中国青年网合肥8月16日电(通讯员宋雨梦)2023年7月1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赴银屏镇“探寻巢湖民歌的红色记忆”实践团赴银屏镇综合文化站和银屏镇革命老区展示馆进行巢湖民歌实地调研。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巢湖民歌历史,探索承载巢湖民歌的红色基因,进一步传承和保护巢湖民歌。
巢湖民歌传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巢湖地区,人们常常用歌曲来表达情感,宣传民间故事,以及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这种传统承载了巢湖地区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代代相传至今。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缺乏传承与宣传以及文化价值的淡漠,巢湖民歌逐渐失去了生命力,走向失传的边缘。本次实践团旨在调研巢湖民歌的红色故事,探索承载巢湖民歌的红色基因,宣扬和传唱巢湖民歌。
第一站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银屏镇综合文化站,实践团采访当地黄蓉霞和陆成保两位巢湖民歌传承人,听两位老师讲述巢湖民歌发展历史,以及他们与巢湖民歌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访问两位巢湖民歌传承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锦秀 供图。
黄蓉霞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分享自己与巢湖民歌的故事。先从自己年幼时的经历开始说起,黄老师对队员说:“她从小就喜欢唱巢湖民歌,但那时候并没有老师去特意教他们唱巢湖民歌,都是在听见别人唱巢湖民歌时自己在后面学。并且在田里劳作休息时会与同伴对唱巢湖民歌,先由一个人开头,最后演变成一帮人唱。”陆老师补充到:“那时候巢湖民歌的曲谱不全,都是老一辈人的口头传唱,唱巢湖民歌是自己的爱好,唱歌让他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陆老师还讲述了在生产队时他们唱巢湖民歌的经历,并向实践团成员展示怎么唱龙船号子和门歌。同时还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自己新学的黄梅戏,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巢湖民歌唱法与黄梅戏的结合,别具一格。
图为黄蓉霞和陆成保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雨梦供图。
在由于许多巢湖民歌传承者老去离世,年轻人缺乏对这一传统艺术的认同和兴趣,导致巢湖民歌传承面临困境。但是,黄蓉霞和陆成保老师也没有放弃去唱巢湖民歌,依然保持着对巢湖民歌的热爱,他们会在农闲的时候去唱巢湖民歌,并且每周都会唱几次,也会去一些地方传唱巢湖民歌。
抗战时期,巢湖民歌得到广泛的发展和传承。抗战期间,巢湖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之一,许多抗日歌曲和爱国民歌在这里诞生和传唱。巢湖民歌在激发人们的抗战情绪、动员群众、反映生活和传承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巢湖地区抗战精神和时代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探索承载巢湖民歌的红色基因,传承银屏的红色革命精神,第二站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又前往银屏镇革命老区展示馆。展馆依次划分为序厅、星火燎原、烽火岁月、红色印记四个主体部分。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艺术场景和实物陈列,并借助于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以银屏老区的革命历史为背景,重点讲述了“五个一”红色历史。
图为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唱巢湖民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田蕊供图。
在展馆内,实践团成员发现黄蓉霞老师所提到的巢湖红色民歌《南山来了新四军》曲谱。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共同演唱《南山来了新四军》,歌词节奏鲜明,热情洋溢,描绘了人民群众的斗争和革命理想。
巢湖民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持续传承对于维系民族记忆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作为发展中的新兴国家,民族记忆正在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蚕食,民族性正在淹没于世界文化的狂流中。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巢湖民歌的作用可能不在具体,甚至容易被时代所遗忘,但是作为曾经广为流传在巢湖流域的最为朴实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巢湖民歌的历史地位是不能轻易忽视的,它的存在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图为实践团在银屏革命老区展示馆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锦秀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