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5:30,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一行人便准备出发前往汪满田村实地调查。六点准时坐上了开往歙县大谷运村的客车。车身不大,一行六人上车便占据了半数座位。一路上上车的人并不多,且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40岁以下的乘客也都十分少见。
歙县徽州到大谷运村的路弯绕很多,但路况平坦,容得下两车会车,进入溪头镇后,柏油路变水泥路,山路蜿蜒盘曲,一个小时的路程近四十分钟是在山间盘旋蜿蜒,进山出山十分费力。到达大谷运村后步行20分钟,我们见到了汪满田村的“庐山真面目”。
汪满田村坐落在溪头镇的西北方,是革命老区,曾被授予“安徽省森林村庄”、“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的称号。汪满田村村民非常热情地引我们来到村委会。
迎接我们的的喜庆红火的鱼灯和村委会的干事汪先生。汪先生十分热情地为我们带路,边走边讲对我们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汪先生这里我们了解到:汪满田村有2——3千人口但平时实际上留守村子的人口数不足一千。每每讲到自己小时候村里劳动力充足的岁月,最大的鱼灯可达两层楼高,容纳200多对(四五百蜡烛)长烛的繁华情景,话语中便充满了深情。从他的眼中我们看得出对于这块生己养己的土地的深深地热爱与痴情。
在村中了解相关情况后,我们对非遗传承人汪华武进行了访谈,并在王华武先生的陪同下进入他的作坊实地考察,近距离观察鱼灯的制作,感受工匠技艺的魅力。
时近中午,为解决“汪满田鱼灯”版权纠纷而外出办事村党委总书记汪军华回到村中,与我们进行了一次真诚、诚恳的谈话。“村委会在努力把鱼灯这个东西当作招牌打出名头,然后努力在本村当地留住人流、让青壮年劳动力回来,想办法建立商标,带动当地农产品走出大山。”汪书记说道,“实现‘乡村振兴’我们担子很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6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