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色渠河,结神州硕果
大学生网报安阳8月10日电(通讯员 莫管 陈乐然 王晨昊)壁立千仞之地,何来汩汩之声;原是荒芜之极,今闻鸟鸣莺啼。怀着对大山清渠的好奇,我们河南工业大学红渠小队于8月10日启程并到达安阳林州红旗渠景区,参观那本是漫天黄沙飞舞遮人眸,现是青山绿水清迷人眼的奇迹之地。紧紧追随前辈脚步,一探红渠真面目。
初到,跟随当地导游步入林州,脚下的路如同一条绸缎蜿蜒于山间,平整如镜。两侧的峰峦如同一个个巨人,注视着脚下观光人群的车水马龙,繁华如此,让人恍若仙境。如此山水福地,很难联想到红旗渠之前是一个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向前,一座博物馆映入眼帘,朱红的门框上写着“红旗渠纪念馆”六个大字,显眼的文字仿佛在述说着独属于安阳人的骄傲。入馆,馆内过道两侧贴满文字指引和照片介绍,馆内墙壁也并非全为现代的石砖构造,更多的是天然的石壁切割而成的高墙。
当地导游手指墙壁的照片,讲述它们是红旗渠之前的景象。游客顺其手指方向,看到了众多的画照。只见那画照依石而贴,仿佛嵌入山体之中,观画,黑白的图象述说着年代的久远,看画,起伏的荒漠述说着过去的荒凉。众多游客游馆至此,皆驻足久观,脸上的表情飞速变化,或惊讶,或感叹。观画照毕,每个人都大受震撼,心中犹如波涛一样澎湃汹涌。画中遥望过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深感震撼,画外再看今朝,中国人的逆天改命已然撼天动地。良久,人潮向前蠕动,每个人的脸上多了一份骄傲和钦佩的表情。
向前,看到五彩斑斓的投影于墙壁上,浮现出工工整整的三个大字“红旗渠”,再向前走去,一块红色的牌子写着“千年旱魔,世代抗争”八个大字。牌子上细细介绍了林州的历史惨状——千百年来,十年九旱已经是常状,滴水贵如油的状况更是让百姓们苦不堪言。如逢大旱,庄稼更会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状时有发生。千百年来的林州人民,一直在与干旱做着抗争,他们屡败屡战,永远不屈。斗转星移,岁月如流,林州人民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新中国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让人们更加的团结一心。在这个新时代,国家为解决百姓的难题想尽方法,对林州人民修渠解决缺水的方案大力支持,只要肯奋斗,幸福生活便会水到渠成。而安阳林州的人民也是不负所望,他们不畏艰苦,迎难而上,遇山开路,于峭壁之上硬生生的凿出一条渠河,最终解决了千百年的缺水难题。
继续向前,可见一段开凿于山石之中的水渠,不用说,这就是红旗渠的一小段。只见红旗渠渠水清澈无比,轻轻的流淌在沟渠里。渠道所用岩石规格整齐,石头之上依稀可见锤击和钎凿的痕迹。解说员介绍说:修筑红旗渠的石料,是人从太行山的重峦叠嶂之中劈开而来;通往红旗渠的清水,引自近百公里外的漳河之水。闻此言,游客脑中不禁会浮现出一群人于峭壁之上凿下块块巨石,再由人肩扛车推至眼前修筑渠河的景象。
最后,跟随当地导游走出博物馆,进入山后。映入眼帘的是高耸陡峭的绝壁,可看到细长的渠河嵌入山壁。渠河蜿蜒盘绕,水流之声哗哗入耳,动听无比。或许,当年渠成水到的声音,也是全林州人民听到最动听的天籁了。解说员介绍到:十年挖渠苦万人,一朝渠成福万生。现在看来,这造福一方土地的红旗渠渠河,已经成为整个林州之地的大动脉。而千年来林州祖祖辈辈所挖凿的数十条河道,则构成了林州的各个血管。或许,过去的林州百姓看到眼前的悬崖峭壁和荒芜之地也曾想过退缩,也曾畏惧过。但是,林州地界一条条的各式各样的水道渠河代表着林州人民从未放弃过。林州人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证明: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林州人民艰苦奋斗,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久传承,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
现如今,林州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幸福,但是林州人民并未肆意挥霍前辈的付出。林州人民坚持党的指导,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红渠精神也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长渠如歌,高山是碑,红旗渠精神青春永驻,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4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