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乡村振兴初调研 科技赋农新力量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李晟源)“这米都是我们经过前期筛选,后期白米分级,色选等过程,最后形成的有胚芽的大米,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老少皆宜!”袁夫稻田的执行董事袁勇刚开心的说到。
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3年7月7日前往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深入学习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助力乡村发展,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袁夫稻田位于黄冈市黄梅县大别山南面的大河镇永安村,而黄梅与江西、安徽相邻,历史上曾属“吴头楚尾”。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妙趣横生的黄梅戏发源于此,禅宗文化也源于此地。初到袁夫稻田,实践队员们就被其景色深深吸引。“天哪,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整齐的稻田,之前都只在电视上看见过,这次终于见到实物了!”实践队员王圣博感叹道。
袁勇刚先生既是实践队员的接洽人,也是实践队员的讲解员,在午饭过后,袁永刚先生逐一为我们讲解袁夫稻田内的各个区域以及背景知识。他说:“我最开始想创建这个稻田的原因是我在国外见到了国外的农场的那种运营模式,然后我就想,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学习这种模式,于是我就回老家创立了袁夫稻田。”在言语中透露着骄傲的神情。
袁勇刚指出,袁夫稻田与政府共建了三个合作助农乡村,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袁夫稻田形成了农场模式2.0,他们将稻米产品制作成二次产品,如香米糯等米制品,通过直播带货等新一代互联网时代的产品,为当地的农产品走出黄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既利用了直播带货,又将产品更加科学化,形成了“胚芽米”产业链,带动乡村振兴,就是要用这种新兴科技啊!”实践队员李呈义在听完讲解后说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83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