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六安市7月14日电(通讯员 余丽雯)为铭记红色革命历史,深入学习革命烈士精神,7月1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如期开展。进行了敬礼革命烈士纪念碑,拜访纪念馆等活动,旨在铭记大别山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传承红色精神。
走入皖西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屹立在广场中央的皖西烈士纪念塔,据悉,纪念塔始建于1957年,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塔身正面为毛泽东主席题字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余三面刻有记述皖西革命斗争史的铭文,塔顶竖有红星。
(图为实践队员敬礼皖西烈士纪念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丽雯 供图)
据工作人员介绍,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共分为三层,总展厅面积4000余平方米,三层展厅中分别展示大别山革命历史、皖西著名烈士、六安籍开国将军等内容。
实践队员首先在一层参观,这里主要展出的是皖西革命的斗争历史,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交界,这里英雄辈出,红旗不倒,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根据展厅中的内容介绍,1927年11月到1929年11月,这里相继爆发了三大农民起义,组建了三个红军师,在此后相继建立了许多部队,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在此胜利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大别山是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将军的摇篮,每一位实践队员都对这里诞生的340多位开国将军怀有深深的敬意。
纪念馆第一层主要介绍了革命的辉煌历史。依次是鄂豫皖边区党组织的建立,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鄂豫皖边区的大革命风暴,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与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鄂豫皖边区的土地革命风暴。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深认识到了在鄂豫皖地区人民深受压迫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这片土地上播下的革命火种之重要,鄂豫皖边区中共组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大革命活动。鄂豫皖边区人民三次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为开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这个板块,介绍了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和红一军的组建、红一军的发展和胜利、鄂豫皖苏区的建设和发展。
(图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与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雕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丽雯 供图)
在大厅一层,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抗日部队使用的武器及生活用品,可以感受到当时抗日部队生活环境的艰苦。这里还有许多烈士的生平介绍及遗物,人民军队使用简陋的武器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令实践队员们肃然起敬。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抗日部队使用的武器及生活用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丽雯 供图)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军区部队等武装部队坚持战斗在大别山及其周围的国民党统治中心区。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军发动全面内战后,大别山区游击队在恶劣的形势下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实践队员们深深地意识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丽雯 供图)
一进入纪念馆二层,步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屏幕,下面摆放着许多花盆。大屏幕上显示:“你的名字不详,你的事业不朽”以及英雄们的遗像。主要介绍了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八年抗战中的民族英雄。一位又一位英雄的事迹在墙上陈列,令人动容。
纪念馆三层专门介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的108位皖西籍将军。一步入展厅就能看到几座神态威严的将军铜像,铜像身后的墙上,分布着许多将军的遗像,头顶的天花板上有一个巨大的红星,左右的墙壁上分别写着“将军的摇篮,红军的故乡”。这一层都是关于108位将军的事迹介绍。将军戎马生涯的革命斗争历史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一直被人们传颂,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坚定信念,励志报国。
(图为纪念馆3层108位将军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丽雯 供图)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大别山革命历史,铭记了英雄的事迹。作为当代青年,应铭记历史,不负先辈们的牺牲,传承红色精神,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68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