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建委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2日至7月13日前往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临平纪念馆、杭州市临平区鸭兰村开展了主题为“红心向党,我来寻宝”的社会实践活动,切身体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实践团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临平公园内的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是余杭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后牺牲的142名烈士而立的。碑上刻有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姬鹏飞亲手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涂金大字,伫立于烈士纪念碑前,成员们为烈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动容,为身为英雄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员们的第二站是中共临平纪念馆,这是一座集展览、陈列和研究于一体的纪念馆,也是现代化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团在此也探索到了两处“瑰宝”:一是鸭兰村党支部,这是余杭境内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二是四无粮仓,1954年3月6日,余杭县粮食局首次提出了创建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的“四无粮仓”的口号,这也为全国粮仓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两处发现,使成员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中共藏在临平的那段光辉历史。走出纪念馆,成员们仍沉浸在振奋人心的氛围之中,为鸭兰村和四无粮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所吸引,在心中充盈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实践团坚持将党史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实践旅途的见闻结合切身感悟绘制了“红心向党,我来寻宝手绘小报”,回温党史韵味,宣扬党史光辉。
受到鼓舞与启发后,实践团的最后一站选择前往了鸭兰村。首先来到了鸭兰村文化礼堂,其门口围墙上有着醒目的一句寄语:“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鸭兰村寄予的厚望,也是当代青年应当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在成员们参观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陈列馆的过程中,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鸭兰村支部作为革命时期杭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其背后承载着的丰硕的红色革命基因已经融入了鸭兰人民血脉。小组成员们也采访了现在的鸭兰村支部委员马晓鹏先生,正如他所说:“鸭兰村蕴含的红色资源所带来的红色旅游产业,不仅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村民带来了精神上的财富,获得了荣誉感”。小组成员们对此感受颇深,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用自身力量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7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