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烈士,传承红色精神——安徽工业大学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的“微光成炬,数写时代”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陈立虎,在8月10号踏上征途,深入马鞍山市濮塘烈士陵园进行实地采访和调研,致力于探究人们对烈士陵园及共产党抗日历史的认识。
陵园始建于1976年,坐落于马鞍山市东郊濮塘风景旅游区王公山上,占地面积100亩,为纪念39位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修建了纪念塔,是我市唯一的一处具有较大规模的安葬革命烈士遗骸的场所。1994年为纪念建国45周年,市委、市政府投资100万元对陵园进行了重修,兴建22座烈士墓、16座老红军墓,墓区小路、台阶、旭亭等建筑物。1998年春,为庆祝建国50周年暨马鞍山解放50周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新建濮塘烈士陵园二期工程,并列入1998年度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项目。期间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扩建纪念广场、新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型停车场、刘一鸿纪念亭等。2004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又在烈士陵园投资为著名抗日英雄刘一鸿修墓迁坟。直至今日,马鞍山市濮塘烈士陵园自建立已完成两次工程改修,成为马鞍山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穿越烈士陵园,瞩目烈士纪念碑。面对巍峨高耸的雄伟纪念碑,实践队员怀着庄重谦卑之心,向着英烈们肃立并默哀!这短暂的几分钟却承载无尽沉重。在此地,实践队员回溯往昔充满鲜血与苦难的战争岁月,无数杰出的子女为了民族解放的伟业,为了国家和平的团结,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毅然奋起、不计牺牲,勇敢地面对生死,追寻信仰之道,永志不渝。我们要铭记着他们那宝贵的青春与热血,咏史了一曲激扬人心的壮丽诗篇。我们要沉郁地缅怀追思这些革命英烈们创造的伟大功勋,深刻感悟着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之精神。
图为烈士纪念碑
随后实践队员走近巍峨高耸的雄伟纪念碑,来到碑下,满怀敬仰地读完了碑文。碑文上的文字雕刻的苍劲有力,入石三分,在王公山上和纪念碑一起经历着岁月的洗礼与雨水的冲刷。正如那段无比峥嵘的岁月,先辈们满怀迎接新中国第一缕晨光的期望,夜渡长江,却倒在了最后一波枪林弹雨中,倒在了黎明之前。但新中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此刻,在这座山上挺立的纪念碑和清晰的碑文便是最好的证明。
图为实践队员在阅读碑文
环看周围的告示牌,实践队员发现,当地的政府对烈士陵园的保护工作很重视。告示牌上除了写有烈士陵园的相关介绍,还摘抄了《历史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法文,旨在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弘扬爱国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看告示牌
在实践的最后阶段,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踏入了陵园,来到革命烈士墓前,向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牺牲的英雄们致以深深的敬意。他们沉思着,感受着这片静寂的土地所承载的无尽磅礴历史,寄托着无数个个体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站在烈士墓前,队员们眼中闪烁着对先烈的钦佩和感慨,心中涌动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热爱。
在这庄严肃穆的墓地,他们深深反思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们明白,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来自无数先辈们的付出和流血,来自一代代英烈的奋斗和献身。这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正是由那些曾经英勇战斗的烈士们默默守护着。这使得队员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决心。
在这神圣的陵园中,队员们不仅缅怀着烈士们的无私奉献,更思考着自己的生活与成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置身于一个幸福和平安定的时代,而这正是英烈们长久奋斗的结果。他们明白,只有不忘初心,将追求真理和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才能真正对得起那些英烈的付出。
抒发感想之余,每位队员都发誓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一位烈士都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榜样,在英雄们的墓前,队员们心中燃起了坚定的火焰,誓言不负青春年华,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1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