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建党节,曲阜师范大学“踏红色足迹,寻沂蒙记忆”实践队队员们相聚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红嫂纪念馆为中心展开,参观学习为主采访调研为辅,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在沂蒙红嫂纪念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文轩 供图
“沂蒙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讲好“沂蒙故事”,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的思想价值在新时代充分体现出来是时代的需要。实践队来到位于沂南县的沂蒙红嫂纪念馆。该馆作为沂蒙党性教育的核心现场教学基地,每年接待前来接受党性教育的省内外党员干部达10万人次,带动前来参观学习的各地群众年均达30万人次。
“红嫂”,是历史赋予沂蒙妇女的特殊称谓。为了更直观的通过抗战期间艰苦的生活条件来展示红嫂们坚定的信念,纪念馆采取了原有村落的形式,共设立九个展室,均为红嫂们当年的居所,后在旧址上进行修缮变成了现在的沂蒙红嫂纪念馆。馆内保留着许多战时留下的物品,以不同的主题介绍了沂蒙精神和经典红色故事。整个展区通过一个个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充分展现了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正是对沂蒙精神的最佳诠释。
图为沂蒙红嫂纪念馆内沂蒙母亲王换于旧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文轩 供图
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是此次实践的重要任务。实践队员秉承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命脉”的信念,将校园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制作沂蒙精神文创宣传物,拍摄中英双语宣传片等方式,以青年微毫之力助力红色文化前行。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和讲解员一同回顾了抗战期间红嫂们的英勇事迹。除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位光辉代表外,还有一大批事迹突出的沂蒙红嫂典型。从民兵英雄侍振玉到许婚动参的梁怀玉;从智闯虎六的刘玉梅到母子情深的祖秀莲;从拥军八十载的范桂君再到爆破英雄公成美……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送军粮、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
图为沂蒙大姐李桂芳旧居部分展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文轩 供图
时值七月一日建党节,许多工作单位的党组织于此地进行交流学习,实践队员对一名退伍军人和一位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红嫂精神是在革命斗争年代里,沂蒙老区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的一部分,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一个诠释。他们将把此次活动作为契机,在带领支部成员学习红嫂精神的同时,促进综合素养和奉献社会能力的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成员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同时他们也对新时代的青年人们送上寄语,希望年轻一代不忘初心,不断精进,用好红色资源,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完善自己。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退伍军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文轩 供图
在实践活动的尾声,队员们遇到了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实践队伍,两支队伍互相交流感悟,分享收获。期间实践队员对他们从安徽来到山东进行学习表示了疑问,负责人则表示自己是安徽人更是中国人,各个省份都有值得学习发扬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但爱国一家,本源都是一致的,为了能更好地感悟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他们选择来到山东临沂,进行学习宣传。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安徽师范大学实践队负责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文轩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沂蒙精神,感恩幸福生活。实践活动负责人表示,正是沂蒙人民信任党,铁心跟党走的决心才铸就了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承载了沂蒙人民和党生死与共的精神,记录了战争时代沂蒙人民相信党的顽强信念,传达了党政工作者对沂蒙人民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贡献的感谢之情,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4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