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7月18日电(通讯员余梦涵)7月17日至8月1日,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满天星实践队赴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梁公铺开展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今天是他们正式支教和实地考察的第一天。
支教第五天,全体成员冒着瓢泼大雨,前往阳新布贴文化馆进行参观和体验。支教队员表示“一进入场馆仿佛来到了一个异世界,墙壁上,展台内,色彩浓烈,造型稚拙的布贴,有一股原始野逸的质朴之美”
布贴,原称补花,是服饰装饰配件的一种,古代的劳动妇女会把余下的布头制成花样补在衣服上。这类古老的民间美术品是传统劳动人民创造力和美学趣味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人民勤劳节俭品质的结晶。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的发展,现在的人们衣服上已很少使用布贴,而且对神话等民间故事的信仰度也在逐渐降低,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魅力无疑是每一个民间手工艺必须面对的课题。
布贴中的人文图饰,是人们的精神文化象征,更是民族文化基因的血脉相承,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现如今,补贴的主要用途,已由实用转向装饰,由家用转向商业化。传统文化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习惯将做好的布贴裱在画框里,或是用于展览,或是当作手工艺术品出售。
支教队员了解到,当今布贴的受众依然很广,因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布贴的象征意义,如一凤(凤呈祥),一梅(梅呈五福)等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也深受人们的追捧。
“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余秋雨老师如是说。支撑起体量庞大的中华文化的不只是一丝一缕的布贴,但正是一点点的积累,一代代的传承才有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文化本身,更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