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浙江学子返家乡:马岙从“千岛第一村”到创新文化乡村旅游之典范

来源: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明日乡村”宣讲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许多乡村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挑战。2023年7月,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明日乡村”宣讲团响应了这一挑战,赴舟山市马岙村展开了为期11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了解马岙村的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并积极建言献策,宣讲团寻求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海洋大学学子的社会责任感,还对马岙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马岙村:古老文化与新时代的交织

当浙江海洋大学“明日乡村”宣讲团的脚步迈入马岙村,这群热情洋溢的大学生仿佛走入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乡村的蜕变从细微之处显露,而他们此行的目标,正是探寻这背后的故事。

马岙村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作为舟山文明的发祥地和中日文化传播的中继地,马岙被誉为“千岛第一村”、“海上文物之乡”。马岙博物馆以生动形象的展品勾勒了马岙5000多年的文化形成和发展,让人们能更好地了解马岙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马岙村的核心力量之一。

近年来,马岙村社区致力于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投入在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建设,成功转型为具有省级旅游特色的美丽海岛。马岙的现代发展着重于结合古老的文化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如网红咖啡馆“内外庭院”等,实现了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政府的扶持和创业者的勇气也共同推动了马岙村的振兴,为乡村发展树立了典范。

二、“网红”效应:如何马岙村的特色创业影响了乡村旅游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红”效应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商业现象,它带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在乡村旅游领域,马岙村便是利用这种效应,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创业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深入的体验。

(一)内外庭院咖啡店的崛起

在马岙村的一隅,内外庭院咖啡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温馨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首站,宣讲团成员们来到了这里。一进门,现代简约的设计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相互融合,窗外的稻田风景使人陶醉。老板是一位95后返乡青年,她分享道:“起初是向往乡村的环境,正好马岙当地的“共富”政策打算引入更多商铺,来了几个月村里还颁发了荣誉村民奖,没想到咖啡店能够变成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和社交于一体的空间。”她的努力与马岙当地政策使“内外庭院”成为了当地的著名网红打卡点,同时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家咖啡店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咖啡和小食的地方,它更是一个融合了当地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艺术空间。墙上的画作展示了马岙的历史和故事,而店内不时举办的手工艺品制作、围炉煮茶等活动,使游客真正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因此,内外庭院不仅成为了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更是推动了马岙乡村旅游的繁荣。

图为内外庭院标志 王苗苗供图

图为内外庭院内景 汪文倩供图

(二)居山小院的非遗文化体验与共富理念

再行数步,“居山小院”映入眼帘。宣讲团成员了解到,居山小院坚持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求平衡,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艺制作,如陶瓷、织布等,并在专家的指导下,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而这种互动式的体验不仅增进了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更为当地的手艺人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居山小院的经营者告诉宣讲团:“‘居山小院’的每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故乡的情感和回忆。”她希望通过这家民宿,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体验到马岙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也深知,只有当地居民共同受益,乡村旅游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他们倡导的共富理念在马岙村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

通过“网红”效应和特色创业,马岙村成功地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亮点。宣讲团的探访,更多地是与村民的深度交流,了解他们眼中的马岙村。这里的乡村创业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从“内外庭院”到“居山小院”,每一个新业态的背后,都是年轻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图为居山小院全景图 张子怡供图

图为居山小院提供为游客提供的非遗文创服务 吴盈姿供图

三、文化力量:马岙博物馆与乡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

马岙博物馆是马岙村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最佳诠释。宣讲团成员了解到,它坐落在村落的核心位置,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但又不失乡土特色的建筑。进入博物馆,一面面展板、一件件文物都记录了马岙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这里不仅有对村落历史的精心梳理,更有对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展示。

马岙博物馆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展览场所,更是一个教育基地。宣讲团成员通过接触真实的历史文物、听取专家讲解,加深了对国家历史和乡土文化的理解。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育了他们的爱国情怀,更让他们对文化根源有了更深的认识。

图为博物馆内部图片 孙萌供图

四、结语:马岙村的成功与未来展望

“明日乡村”宣讲团深入马岙村的体验,让他们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展示了文化的价值和潜力。

他们感受到,马岙村的成功背后,是对传统与现代的恰当融合,是对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这样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和持续的努力。

面对未来,宣讲团深感乡村的无限可能。他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心乡村,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与村民一同探索和创造新的未来。对于“明日乡村”,他们满怀信心,期望它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撰稿:吴盈姿

拍摄:王苗苗 汪文倩 吴盈姿 张子怡 孙萌

指导老师:姚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6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技之长,自强不息

一技之长,自强不息憨兜洗车——智障人士洗车点,这在山东省内是第一例。自2018年5月19号试运营以来,憨兜洗车吸引了社会关注的目光。一开始,孩子们在磨合期的时候,每天就可以洗20辆车左……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八方支援,从无到有

八方支援,从无到有恰逢淄川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在般阳路街道投入使用,憨兜家园成为最早入驻的社会组织之一。孵化中心、般阳路街道为其免费提供固定办公场所,爱心人士们有了协商、议事……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多样助力憨兜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憨兜家园作为一家关注智力障碍人群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爱心、关怀和支持。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关爱憨兜家园,守护折翼天使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憨兜家园作为一家关注智力障碍人群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爱心、关怀和支持。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点点温暖汇人心,众人帮助终成才

拿起喷水壶,仔细给车辆喷洒免擦拭洗车液,在洗车间里,憨兜们操作起来非常熟练。清洗内饰、擦拭车身、吸尘,几个小伙子各有分工,有条不紊。他们还时不时地拿着水枪跟伙伴嬉闹一下。学……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探讨明思路,多样助力憨兜园

抵达憨兜家园后,调研团团队负责人与憨兜家园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交接,憨兜家园老师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了解了憨兜家园,认识了憨兜家园的孩子们,并与在此实践的其他团队进行了交流对接……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大龄憨儿,憨兜成才

“憨兜家园”是淄博市一家心智障碍者帮扶中心,园长李彤与三十名18岁以上的心智障碍者一起在这里康复、生活。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心就未来”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憨兜家园…… 张莉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统筹把握老年群体与全体社会成员、老年期与全生命周期、老龄政策与…… 清芷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蜕变时”主题班会

(通讯员代闹周台欣吴曼妮)3月31日上午,马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的四位实习老师在不同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班…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人文学院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

为加强人文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传统文化馆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院党…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马工程结业活动圆满落幕

为深化青年学生思想,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外国语学院第三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结业活动于3月20日在教学楼1-…

最新发布

重电“萤火虫”三下乡心得体会:与时代同心同向,让青春绽放光芒
古人云,“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这段不短也不长的时光里,我真的经历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也收获到了很多。“通过做事和与周围的人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怎样去提高”“如果想做就用心地做好…
支教走入社区
七月十日,心愿支教又迎来新的一天啦。今天的英语课王老师给同学们对课本上的课文进行了讲解,随后还带同学们鉴赏了英文诗歌,给孩子们普及了英文中的古语习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古典英文诗歌的独特魅力,拓…
武汉学子三下乡:“科技进校园“东湖学子齐行动
中国青年网十堰8月11日电(通讯员刘钊辰)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发挥“支”和“教”的作用,8月11日上午,武汉东湖学院“星火计划”实践队走进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中心小学开展为…
安工大学子返家乡:情系敬老院,温暖老人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更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了弘扬爱老之风、助力构建和谐社会,2023年7月1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赴萧县返…
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赴区直西社区宣讲
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赴区直西社区宣讲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在更大范围内传播非遗文化,7月9日,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前往济南市区直西社区,开展第二次线下宣讲活动。本次宣…
未必光芒万丈,但要始终温暖有光。
在梁公铺小学支教的时间里,我们除了上课,在课余时间也会经常和小朋友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今天上自习课的时候,和班里的小朋友聊天,我们开玩笑似的问“大家觉得之前的老师好,还是现在的老师好呀…
纵使身处泥泞,也想托举他们走向光明
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在支教的日子里,收获了许多惊喜,从未想过,原来支教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的浪漫:每天送小朋友回家时路边开满的鲜花,傍晚和队员们排练节目时未落的晚霞…
青春心向基层,实践织梦未来 ——“根植基层,职惠农人”乡村振兴团实践纪实
中国青年网洛阳7月15日电(通讯员:郭树勇高正阳)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根植基层,职惠农人”乡村振兴团于2023年7月10日前往洛阳市洛龙区毕沟村为了解农村就业现状、帮扶就业,助力搭建农村在线就业平台…
以实践开始以文旅结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远,多情山水,多彩穆棱。在中国广袤领土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地区,他们都有自己出众的家乡旅游景点,拥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宣传家乡的文化基因,2023年7月14日,我所在的曲阜师范…
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赴七西社区宣讲
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赴七西社区宣讲7月11日,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赴济南市七西社区进行第三次线下宣讲。本次宣讲活动由队长陶宏明、队员王诏组织。四名宣讲团成员通过精彩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