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十里长山埋忠骨——纪念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燕翔宇

十里长山埋忠骨——纪念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

据资料记载,梅花山原名雨台山,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上将在湖北宜城县南瓜店抗日阵亡后,1940年11月16日下葬于此;1942年6月18日冯玉祥将军隶书山名,刻石置于墓前,并亲自在墓前栽植梅花树。张自忠墓,座南朝北地势南高北低,平面为长方形,占地5亩,陵园分三部分,最高处是张自忠墓,中间是花园,坡下是广场和张自忠纪念馆和标志石碑等。张自忠上将墓为圆形,墓高约3米,前面为冯玉祥写“张上将自忠之墓”碑,两边出入口中间矮墙嵌有冯玉祥书“梅花山”三个隶书大字石刻,每字1米见方。

园内苍柏葱郁,庄严肃穆,199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革命烈士陵园。

到了目的地,守陵园的老人给我们打开了张自忠纪念馆,我们得以观赏到张将军当年的英雄事迹,领略一代英豪的凌云壮志。在这里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张将军先生,得以看到那个年代军人的意气风发,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怀。张将军的陵园环境优雅,墓前有冯玉祥将军栽植的梅花,他戎马一生,为国效命30多载死后才能够享受这一分宁静。

在纪念馆看到他的英雄事迹,从小崇拜军事人物的我激动万分,我感受到了一个民族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也深深的被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男子汉气魄深深的震撼,再次体会到了乱世时期敢于担当的男人霸气。

张自忠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死于忧患。他在忧患中奋斗了一生,竭尽了全力,最终却未能看到胜利的一天,这是多么遗憾的事!但他的奋斗没有白费,他的努力加速了胜利的到来。

他为国家、民族付出了一切,也得到了很多,这就是良心的安慰和后人的敬仰。他以血汗乃至生命的代价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活要活得像个样子,死要死得像个样子!”他的一生,没有愧对国家民族,没有愧对祖宗后代,没有愧对长官朋友,更没有愧对军人的称号。他的战功可夸,他的品行可嘉,他的气节可颂。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人,为数并不多。

一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张自忠之死却有其非同寻常之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余国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因此,张自忠之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事件,此其一。

其二,张自忠的死,决非“仓促成仁”或遭遇不测,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壮志,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久决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他的死,使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痛失一员大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意义——他的死,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忠勇奋斗的榜样,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争取胜利的信心;他的死,震动了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促使他们忏悔省悟,改过自新;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人、中国人的庄严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支撑起民族精神的大厦。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推动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张自忠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英雄,在于他能经得起生与死的最严峻的考验,并把个人的生死与民族的存亡合为一流,与亿万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到了这步境地,他便能够超越一己的利害,敞开宽大的胸怀,变得忠勇、谦恭、坚忍、无私,便能够在国家忧患、民族不幸的关头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誓死奋斗,为国捐躯。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张自忠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实践了孙先生的遗训。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自忠虽然死去,但他的气节和精神,已经超越了他的生命和他所处的时代,而汇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浩荡长河之中。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之所以长久地纪念他,缅怀他,原因就在于此。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张自忠耗尽心血,勤恳工作,为国家练就10余万抗战劲旅,培养了数千名抗战的中坚干部;他身经百战,拼死杀敌,率部歼灭日本军队不下6万人,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他的英雄事迹彪炳青史。一个誓死抗日并战死沙场的中国将军,却得到了他的敌手——日本军人的尊敬,这说明了张自忠人格的力量。崇高人格的感召力,可以跨越敌我界限而在“人”的意义上获得普遍认同。

日本的侵华战争固然需要汉奸的帮助,但是日本人内心里只把汉奸视为工具,而从来就没有把他们当做真正的“人”来看待,这恰恰从反面说明了人格的重要和珍贵。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拎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只有像张自忠这样的英雄才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不仅属于那个时代,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该继承先烈的为国奉献的高尚精神。

让我们用金色的大字,把张自忠——这位胆气豪壮、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的名字,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6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创新,心得感悟

转眼间暑假就要结束了,社会实践也接近尾声,回顾这两个月,我们经历了许多,最开始的队伍组建,大家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因为一次社会实践相聚在一起,我们开了数次会议讨论选…… 邓旭妍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双碳”转型,实践成长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所学知识亲身实践的途径与⽅式。通过⾃⼰的亲⾝实践,能进⼀步认识、了解清洁能源的使⽤情况。这次活动以双碳背景下传统能源产业转型…… 吴文慧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绿色经济,实践成长

忙忙碌碌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就要结束了,短短的两个月实践里,从组建团队到调研,再到最后结果的展现,无一不让我“痛并快乐着”。首先,在组建团队时,团队成员来来去去,经过一波三折…… 王朝瑞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探索,低碳追源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为:“双…… 唐艺宁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真知,感悟成长

怀揣着一颗激动且炽热的心,我加入了2022暑假社会实践的调研小组之一,这也算得上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本次调研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终究被我们一一克服,百转千回…… 刘从强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低碳发展,绿色远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碳”问题,我国更是提出了“双碳”目标,力求为国民的绿色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在国家和社会的双重引导下,不少企业将发展目标放在这一领域,积…… 陈慧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云销雨霁,能源转型,彩彻区明 ——安财学子赴安徽九华发电有限公司调研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双碳”目标下,各企业都力求降低能源消耗,由高耗能、高污染转为低耗能和绿色清洁。在新能源备受推崇和市场前景良好的基础之上,全国的能源企业纷纷…… 秦璇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双碳”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该何去何从——安财学子赴安徽九华发电有限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主动适应“双碳”目标下的能源消费新诉求,成为现阶段我国能源产…… 王朝瑞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探忆峥嵘岁月
安徽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探忆峥嵘岁月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背景下,为响应国家百年党史学习的号召,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红色革命精神,2023年7月1…
河南科技大学“筑巢引凤,助力红里”推文
暑期社会实践||“筑巢引凤,助力红里”社会实践团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教育的要求,以“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为目标,服务农民工及其子女利益需求,提升两代人文明素质。2023年7月24日,河…
汽车模型博物馆:汽车的故事
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毛泽东主席亲自命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新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1969年,二汽成立。6月26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十堰市张湾区花…
南农学子三下乡:半步成诗送流火,解谜植物迎清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关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视,已逐渐将诗经中的优美诗歌带到义务教育体系中。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持续关注,传统文化科普作品日益增多。…
探索自然奇观的天坑之旅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梦者—爱之舟志愿服务队于8月5日前往十堰市金色未来托管中心开展和小孩子了解天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志愿者们一共有十名,我们带着满满的热情和爱心来到了…
汽车模型博物馆:车模的魅力
在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放马坪古巷中,有一个汽车模型博物馆对外开放。在这座博物馆中,珍藏着100多件车模,是一个车模爱好者孙玉玲所珍藏。6月26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龙井之行,感悟振兴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了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了解乡村振兴战略。…
武汉学子走进江西南昌:探寻英雄城美术文化
大学生网报南昌8月11日电(通讯员林幼琳)7月2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北纬30度·寻粹社会实践队在江西省美术馆学习。美术馆围绕学生、青春、热情的夏季主题,推出书法、景观、摄影、水墨画、水彩画、设计、数字…
领略大自然的奇迹之旅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梦者—爱之舟志愿服务队于8月4日前往十堰市金色未来托管中心开展和小孩子了解瀑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志愿者们一共有十名,我们带着满满的热情和爱心来到了…
分享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近日,一场特殊的活动在我们的社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一群热心的年轻人走进了当地的养老院,与老人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亲历的红色故事。这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