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种困惑中迟迟疑疑地站起身来,离开案头,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推开了书房的门。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道:“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我悄悄出发了。”
——余秋雨
7月26日是“一路黔行”支教团到坭井小学的第五天。今天的历史课是我作为支教老师为六年级的孩子们上的第一堂历史课。
为什么想给孩子们上历史课呢,或许是因为历史总是又新又老吧,它既记录了过去的事实,又反映了现在的观点。历史的事实是不变的,但历史的解释是多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也会不断更新。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既展示了我们的前身,又映照了我们的现状。历史是一座桥梁,它既连接了我们与祖先的血脉,又搭建了我们与后代的对话。历史是一种生命,它既承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又孕育了人类精神的成长与超越。历史是一种智慧,它既教导了我们如何从过去汲取经验,又启发了我们如何面向未来创造价值。历史是一种艺术,它既呈现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与苦难,又激发了人类情感的喜怒哀乐。因此,历史既有老的一面,也有新的一面,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的课题。
而这,与儿童也大抵类似,儿童也是一面镜子,他们总是提醒着我们这些人世间风尘仆仆的旅人,什么是开端、什么是崭新的心;儿童也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他们总是那样的不变,因为没有人是永远的儿童,人们总会老的,但这世上永远是有儿童的,儿童的存在是这个世界始终新鲜的真正原因;儿童也是桥梁,也是智慧,也是艺术,也是……
还记得小时候历史老师总是在教我们时爱讲古诗,他有一副天生用来朗诵的好嗓子,我还记得他沉郁顿挫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还记得那滚滚东去,惊涛拍岸的激昂,还记得那人生如梦、还酹江月的悲怆。从此我把赤壁的滚滚浪涛下那些唱不尽的英雄气,流不完的英雄血记了一辈子。想到这史诗和诗史以自己的漫长来比照出人生的短促,以自己的粗线条来勾勒出人生的局限,便无限神伤。
窗外的蝉鸣打断了我的思绪,清风从窗楞间吹进教室,窗外山色苍翠,花草馥郁。贵州夏天的风景总是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孩子们也都和这里的夏天一样灿烂自然。我决定,那就来给他们讲一讲《赤壁之战》吧。
随后的几天一直在备课,《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有关三国的史料尽量算是无所不及了,大概是因为被孩子们赋予了无穷的期待吧。正式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果然十分好奇,对他们来说,刘备、曹操、周瑜、诸葛亮不再是游戏中的角色,而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英雄,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孩子们的小手交叠着横在桌上,黑亮的眼睛透着渴望。我先念了一遍诗词,孩子们跟着念,甚至还有孩子抢着念!在讲到张飞瞠目横矛、据水断桥时,他们更是惊出了叫声……
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进教室,落在五颜六色的本子上。稚嫩的眼神迎着夏日的光芒,赤壁之战的千古浩荡之气在小小的房间一次次叙述回响。这个上午,阳光细碎,风也温柔。
到了这节课的最后,女孩子们褪去了最初在教室里沉默不语的模样,男孩子们也总是跃跃欲试地想对赤壁之战中出现的风流人物评说一番。这场战役孩子们学得很快,感情的投入也逐渐到位。在让他们自由发表看法后,有一个十分勇敢的男生主动举手想讲故事,活跃的氛围被带动,渐渐的更多孩子加入了进来,最后全班讲述了许多他们喜欢的故事。
从《三国志》到《赤壁怀古》,古代与现代、战争与和平交融碰撞。教室这一块小小的四方天地不再是落了灰的课本的寄居地,而是历史的乌托邦,是孩子们遇见英雄人物的桃花源。我侧耳倾听历史的汤汤长河,它说中国必须有历史,也应该有这里夏天的微风。
文字来源:吴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5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