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为父老乡亲普及环保重要知识,2023年7月7日,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赴家乡志愿服务实践队”队员——我赴家乡洪集村党群服务中心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态建设历程以及为访乡亲科普相关知识。
(图片为小组成员洪雨薇赴家乡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生态建设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洪雨薇供图)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对家乡的记忆也在不断更新。记忆里通往村庄主通道的路原是坑坑洼洼,一旦下了雨,便会泥泞不堪,大人们去赶集,小孩子去上学都非常困难。而现在,这条原来很难走的路已经被修成了康庄大道。新路的出现,方便了我们村里人的出行,也强化了与外界的往来,外地赶回老家过年的,一辆私家车几个小时便可抵达。
路之平坦即为基石。原来路的破烂不堪,使得人们在扔垃圾的时候无意识的堆放,也因为道路极难清理,使得路的旁边也堆满了被人乱扔的垃圾。但在国家生态保护理念的支持下,道路上现在每五六十米便会有一个绿色大垃圾桶,路上很少看见塑料垃圾袋了。即使会有也会被立刻清理掉。甚至村里还派专人每天固定时间段挨家挨户用垃圾车收走垃圾,也解决了垃圾没处丢的问题。垃圾的合理处理是我们村生态建设的一大进步。
再者,这几年提出河流改造,河的两边修起了护坡,河底的垃圾治理彻底,河水清澈见底,路两边用红色的砖修起了长长的小路,还设置了供人们休息的长条椅子。小路的边上,有花朵盛开,偶尔还有蜜蜂、蝴蝶盘旋在花芯上。同样的臭水沟问题也在不断解决,更甚者,改造后的臭水沟变成了环境优美的一景,供人们休闲纳凉。有的摇身一变为农业用地,有的恢复了水区原本的清澈。还记得小时候水里到处是红色、白色的垃圾袋,塑料瓶,绿色的藻类铺满整个湖面,而现在望过去都能数清有几只鱼躲在荷叶下面。被用作农业生产的,大抵是被抽走了水,堆满了土,现在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片农作物。
“淮水澄清似明镜,江山秀丽胜丹青。”是现代诗人林则徐对淮河的描写。在认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下,我们对于淮河的生态治理越发的重视。淮河的水越发澄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淮河这条家乡河上越发明显。生态越来越好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使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健康了。
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好,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精神领域也不断富足。然后现阶段,还存在很多生态问题,例如,农业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对产量的要求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以及生态环保相关法律尚不健全,这也是一个对生态建设的潜在威胁。同时,在我与除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之外的人们沟通时,我发现,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不强烈,甚至有的没有这个方面的概念,只顾村庄经济发展,这更是一个可怕的隐患。
因此,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将会以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了环保中,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绿水青山这份至关重要的文明。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绿水青山。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提倡环保绿色的饮食方式,积极和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宣传生态保护理念。对于当地的自然生态、野生动物、植物和极具代表性的景区、自然保护区等都要尽量保护,捂住自己的嘴巴、鼻子和“你”,在大家的声音都言清的环境里倡导公众保护环境,做环保的示范者,传承生态美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外的很重要的主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但是尽管人类意识到了破坏生态环境所需付出的代价之沉重并也逐渐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就目前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仍然得不到广泛的支持与实行。“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我们要共同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共建绿色生态家园,同享青山绿水蓝天。
(图片为蚌埠淮河景观图,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淮河生态越来越好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洪雨薇 供图)
通讯员:洪雨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33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