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冀东山区骄阳似火,暑气炙烤着大地。若非长路跋涉怎知道路曲折,若非跨越江海怎知前途壮阔。从7月17日开始,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青春逐梦,振兴有我”科技支农实践团,雄壮出征,奔赴位于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乡的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走向田间地头,零距离接触甘薯科技种植,延续助力乡村振兴的不解情缘,开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青春之旅,为期十天。农业院校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深度融合产学研,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及地方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推进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服务三农。
跨校联动服务“三农”
本次社会实践的亮点在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青春逐梦,振兴有我”科技支农实践团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奋进新时代·秦梦冀行”发展成就观察团跨校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在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联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强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秉承“爱农兴农”精神,两所高校的实践团一起走进了秦皇岛市卢龙县甘薯科技小院,通过为卢龙县甘薯种植大户开展科技培训,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有机整合产业发展要素,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推动当地甘薯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为“服务三农”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两所高校实践团合影
为甘薯高标准繁育提供科技帮扶
顶着炎炎烈日,实践团全体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开拓新思路,紧贴实地作物生产、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科专业的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与当地农户零距离对接。在甘薯高标准繁育基地,实践团引进了甘薯脱毒苗应用技术,帮助中薯集团建起冀东地区最大的甘薯脱毒组培中心。在甘薯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具体包括品种的选育、秧苗的生长以及后期深加工等帮扶工作,从而改善甘薯种植环境、提高甘薯产量。
图为实践团考察调研甘薯种植情况
结合当地的水温、水质,土质,实践团连日奋战,编写出涉及到甘薯产业相关的“冀东地区优质甘薯品种介绍”、“冀东地区甘薯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甘薯简易贮藏技术”及“甘薯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技术”等相关手册,向附近薯农发放并耐心讲解、开展培训。此举获得了村民们的欢迎和好评,为卢龙县甘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图为实践团在河北中薯集团甘薯种植园区合影
推广资源昆虫养殖项目,实现自然资源循环再利用
甘薯渣是在生产甘薯淀粉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通过资源昆虫黑水虻的推广养殖,将副产物降解,实现资源化利用更是实践团的一大科技帮扶。这既有效的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又加快了中薯集团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紧紧跟上行业步伐,成为行业标杆企业。实践团通过建设黑水虻养殖基地,为农户提供了黑水虻从幼虫到成虫的全方位养殖技术指导。通过这一科学规划,最终达到企业发展、乡村振兴、优化当地生态环境的大好局面。
实践团全体师生连日来克服酷暑炎日,斗志昂、步不停,始终秉承“农村天地广,我要闯一闯”、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理想信念和坚定决心,将科技送基层,为建党102周年献礼,努力开创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农业产业化全面升级,谱写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在河北中薯集团黑水虻养殖基地开展志愿服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29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