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滚滚热浪来袭,但这却无法阻挡上经贸大“朝华夕塑”实践队的脚步。利用暑期时间,实践队赴上海、江苏无锡、重庆以及河南安阳等地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行动响应二十大号召——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基于精神层面的敬老爱老的窘境以及非遗技艺传承的困境这两大现实背景下,实践队把针对非遗手工艺与养老教育服务结合从而振兴乡村作为整个暑期实践的核心。
本次实践的开展采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形式,同时结合了调研走访与课程开展,真正做到了谋定而后动。实践期间,实践队遵循“多地点,多种类”的想法,在祖国的各个城市及乡村,调研走访了非遗文化场馆、养老服务机构、乡村老人居处等地,通过成员们的所见、所思、所学以及所为来践行乡村振兴。
在调研前期,实践队不仅设计了线上调研问卷,通过社交媒体与互联网的方式传播调研,同时针对线下调研的乡村老人群体,设计了针对性更强的调查问卷,帮助实践队更好的了解老人们的真实状况与需求。在传播问卷中,实践队也成功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乡村振兴与敬老爱老,项目的社交媒体账号的作品斩获上千播放量以及上百条评论与关注。
通过分析线上问卷以及实地走访、亲自询问乡村老人,实践队发现,乡村老人们大部分的物质需求已被满足,但仍缺少精神上的富足。乡村老人们缺乏陪伴,老无所依的孤独晚年生活引发成员们对养老爱老的思考。经过调查,乡村老人们表示对于非遗技艺的学习与传承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为后期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老人们也表示对实践队再次来访与陪伴的欢迎与期待。
此外,实践队通过走访非遗文化场馆,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在此一个半月,成员们参观并了解了多种非遗文化与技艺,例如泥人与泥塑、竹编、沪剧、乡村农民画等。同时,成员们亲自动手学习了非遗技艺,并成功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实践中体会非遗技艺的丰富内涵与韵味。在学习之余,成员们通过咨询非遗传承人,了解到非遗传承如今的困难之处在于学习技艺的辛苦与不成正比的收入。只有脚踏实地,通过多角度的创收方式,才能有效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而非遗与养老教育服务结合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需要考虑乡村老人的喜爱程度以及技艺对于乡村老人的难度,充分提供乡村老人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达成满足乡村老人精神需求的目的。
经过了多地走访与学习,实践队在本次活动期间开展了一次线下课程教学。此次课程与童真绘梦项目合作,开展了泥塑与绘画课程。参加课程的大多是乡村老人,老人们的投入度与报名人数都远超队员们预期,在课程结束后老人们仍恋恋不舍,表达了精神被慰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项目的支持与期待之情。
在课程结束后,实践队马不停蹄地完善项目,为未来老人们的创收起草了合同,保证了乡村老人们的权益,与此同时,招募了上百位志同道合的学生志愿者来扩大团队和后续课程开展的规模,尽一切努力传承非遗,敬老爱老,助力乡村振兴。
在艳阳高照的暑期,实践队队员们从线上到线下,从输入到输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了解非遗传承与敬老爱老的痛点、感受乡村的美好与不足、学习非遗技艺,并通过开展课程传授技艺来慰藉乡村老人,帮助乡村老人售卖创意手工作品来获得创收从而改善乡村生活,从精神与物质全方面的助力来振兴乡村。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一大步,标志着项目从无到有的一大步;同时也是一小步,是宣传非遗,敬老爱老以及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小步。通过实践,团队成员深刻明白,敬老爱老、传承非遗之路,道阻且长,但成员们坚信,通过彼此脚踏实地的付出与不懈的努力,非遗文化可以越走越远,老人们可以有所依,有所养,乡村的明天会更耀眼!
朝夕岁月,流年日昳;用非遗建起桥梁,用陪伴关怀老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9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