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金鸡镇红色故事——大王山战役
为赓续红色血脉,踏寻革命先烈足迹,讲好金鸡镇本土红色革命故事,助力红色历史文化整理与活化迈出新的步伐。7月下旬,广州新华学院榕树社会实践队走进金鸡镇高镇村委会木龙村实地走访调研,只为还原发生在这里的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大王山战役原貌。
开平市金鸡镇是革命老区镇,在解放战争时期,位于大王山脚下的木龙村一带,是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阵地之一。在这里,英勇的游击队员与解放军战士并肩作战,他们视死如归、一往无前,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村里老人讲述战斗场景
在金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之下,实践队员查阅大量历史资料,采访村中多位老人,并实地探寻大王山战役战场遗址。期间,实践队员更是看到了乡亲们的手稿原件。由此,大王山战役原貌得以尽显。
同心抗战,砥砺前行
在解放战争年代,金鸡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秘密活动的地方,其中的锦湖、联庆、红光、游东等地是重要区域。游击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新党员,动员地方乡亲加入游击队,不断壮大游击队的力量。他们积极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解救穷苦大众。
在开平党组织的领导下,许多村民自愿加入解放战争的行列,他们不畏生死,为游击队送信、运送弹药。然而,到了1948年初,国民党军队调遣大部队,妄图一举歼灭游击队的力量。开平党组织领导下的东江纵队广阳支队恩平江南大队游击队,在恩平蓢底镇陷入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
000000大王山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誓守大王山,献身护家园
当时,游击队手中仅有小米加步枪,而国民党军队则以飞机和大炮对游击队进行狂轰滥炸。游击队知道自己的力量远不如国民党军队,只能边打边撤退。一部分游击队员成功突围,沿着圣堂、江洲等地,翻山越岭到达联庆本领村,并计划沿途经过红光沿大王山向后撤。
然而,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军队得知了游击队的行动方向,紧急调动大部队增援,并从蚬冈和那扶三路截击游击队员。在前有敌军,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英勇的游击队员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战斗。尽管战士们意志顽强、宁死不降,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他们最终寡不敌众。许多战士在血泊中倒下,为中华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实践队员探寻大王山战役战场遗迹
军民一家亲,共谱鱼水情
在当时经常活动于这条路线的游击队员中,有通讯员黄棋仔(个子较小)、高老黄(个子高)和四眼钟(戴眼镜)等人。高老黄和四眼钟在木龙村附近活动时,常常选择在半夜进入村内,找到村民晒场旁的茅寮,倚着杠床过夜休息,天亮前便会离开村子,继续次日的革命工作。然而,革命工作并非每次都能如此平稳顺利。有一次,黄棋仔在经过木龙村时,不幸被国民党军队发现。为了逃脱逮捕,他迅速决定进入村子。恰好当时,有一村民正在菜园里放牛,黄棋仔见状急中生智,接过村民手中的放牛绳,伪装成木龙村的放牛郎,成功躲过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在大王山战场战斗前夕,四眼钟奔走于木龙村,第一时间通知村民,国民党军队即将发动攻击。他提醒村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非必要不外出、不乱走。直到停战的第二天上午,村民们才纷纷上山清扫战场,搜集游击队遗留的物品等。在村民队伍中,一位村民听到山坑传来声音,循声走去,发现了一名受伤的游击队员。后得知该游击队员因伤势过重无法行动,伤口已被雨水淋湿,导致感染发炎,只能藏身于山洞,无法跟随大部队撤离。为了救助这名受伤的游击队员,这名村民特意返回家中,准备了热食,再翻山越岭将食物送到山洞。
大王山全貌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而这段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红色故事,至今仍在木龙村代代流传。今年7月,在木龙村的文化楼里,就组织了一场聆听年迈老党员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的活动,这段本土红色历史反复被人们讲述、传颂,广为传播。通过老党员们生动的讲述,人们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伟大,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珍贵而曲折的红色历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始终铭记,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
老党员记述大王山战役的手稿
英魂永存,长风浩荡
在大王山战场发生的战斗中,邓智仔等七位年轻同志光荣牺牲,附近的村民将烈士们埋葬在大王山下。为了铭记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1976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金鸡圩(现农村信用合作社大楼所在地)建立了烈士纪念碑。然而,由于圩镇建设的需要,纪念碑于1988年再次迁到了现在的墓地。
大王山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站在新征程上,我们深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金鸡镇革命战斗烈士纪念碑承载着解放战争的这段峥嵘历史,激励着生活在这片热土的人们不断赓续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前行。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榕树社会实践队
文|邝松辉
图|张颖琳 吴婉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