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安外国语大学走进佳县坑镇 以青春之力助乡村振兴——西安外国语大学民俗文化调研之旅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作者:张博雅 段夕聪

西安外国语大学走进佳县坑镇 以青春之力助乡村振兴——西安外国语大学民俗文化调研之旅

为深入观察当今乡村的发展新貌,探究美丽乡村“蝶变”之路,7月1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赤牛青语”实践队前往榆林市佳县坑镇开展为期2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将弘扬发展传统民俗文化,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青春正当“燃”,筑梦乡村“行”

“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民俗文化是乡风乡俗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体现。7月20日下午,“赤牛青语”实践队抵达赤牛坬民俗文化村。在坑镇镇长申小峰携赤牛坬驻村第一书记薛楠楠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赤牛坬村,了解赤牛坬村民俗文化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实践从这里启程,华章由这里开启。

在村委会的全力协助下,“赤牛青语”线下实践团八名成员与坑镇镇长申小峰,赤牛坬驻村第一书记薛楠楠,赤牛坬驻村工作队员郝双军一起开展“青语”促赤牛发展座谈会,进行实践沟通洽谈。

图为实践队员与坑镇镇长展开座谈会。

会议伊始,实践团队首先介绍了本次实践开展形式及目前所需帮助;驻村书记则为团队成员们介绍了赤牛坬村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据驻村书记介绍,目前赤牛坬村走的是一条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却又与其他乡村所区别,有其自身特色。村民充分挖掘赤牛坬村自身发展优势,围绕“老物件”“老窑洞”“老农民”“三老”文化,将“农具”变“道具”“窑洞”变“客房”“农民”变“演员”,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激活乡土和农耕文化新业态。尤其是赤牛坬村建成了陕北首家成规模的民俗博物馆,全面展现了陕北源远流长的黄土文化和农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建成了具有陕北特色的窑洞群落,全方位展示了窑洞这个黄土高原最具代表性建筑的发展史;精心打造了国内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赤牛坬人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基,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赤牛坬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7月25日上午,“赤牛青语”实践队跟随当地讲解员的脚步进入赤牛坬民俗博物馆,在农耕工具馆,感受古人的生产劳动智慧;在日常服服饰馆,体悟“陕北”人民的生活风情。参观之时,实践队员们不忘仔细聆听,拍摄取材,用纸笔记录下岁月的痕迹,用思想加之感性的光芒,形成第一手的直观记录资料。

图为民俗博物馆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讲解陕北民俗文化。

在整理记录资料的基础上,实践队员们撰写宣传材料,担任“导游”,从藏有各种农具的农耕工具馆,到散发着粮食芳香的五谷杂粮样品展室,再到有着壮观“万鞋墙” 的“中国第一鞋馆”展室以及见证了历史变迁,印刻着岁月痕迹的日常服饰馆……实践队成员们用生动的语言为游客讲述着赤牛坬的故事。讲解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采用双语形式为游客讲解一些专有名词,例如“铁锹”——“shovel”、犁——“plough”、“煤油灯”——“kerosene lamp”等。并为进一步了解赤牛坬村的发展情况,实践队向村民和旅客发放调查问卷,为民俗文化调研提供数据支撑。

除线下讲解外,实践队员们借助自媒体优势,利用直播平台展示赤牛坬村陕北民俗文化和自然秀美风光,带领游客穿梭于历史长河,品味赤牛坬民俗文化的魅力,感悟“游览一天,领略百年”的深刻内涵。

图为实践队员利用直播平台介绍赤牛坬村陕北文化和自然风光。

扬文化之帆,助乡村发展

《高高山上一头牛》是以陕北农耕文化为题材,以半山半水为舞台,以赤牛坬村民为全部演员阵容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来到演出 场地,实践队员们向村民“演员”们进行学习,与他们共同排练,沉浸式地体验各种民俗场景——耕种、翻地、插秧等,充分融入陕北人民之中,与当地村民共同表演了这场赤牛坬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实景再现了赤牛坬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生活。高亢激越的劳动号子,凄美纯真的男女爱情,感天动地的祭祀活动,如泣如诉的天籁之音,大开大合、大俗大雅、真切感人。实践队员们在演绎中收获体验,感受颇深。团队成员张彦志表示:“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演出。其实我是第一次参与这种类型的演出,所以上台前心情既激动又紧张。通过这次的亲身表演,我真切感受到赤牛坬村淳朴热情的民风,也让我体会到陕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与《高高山上一头牛》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

文化发展靠传承,助推民俗进课堂

民俗文化是乡村的根脉。除参观实践外,“赤牛青语”线下实践队前往佳县坑镇中学开展支教活动,践行“弘扬民俗文化”的初心,助力文化传承,促进教育发展。

8月1日下午,队长张博雅便紧锣密鼓地开展教学准备工作,带领线下实践队成员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坑镇中学支教启航”会议。“赤牛青语”实践队以 “弘扬民俗文化”和“培养乡村优秀人才”为目标,共同探讨适合坑镇中学学生实际学情教情的教学模式及大纲,分配教学任务,为后续“民俗文化进课堂”的暑期支教活动打好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与佳县坑镇中学校长沟通学生学情,制定教学计划。

本次支教活动为双线齐进,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双向推动。支教过程中,除对基础课程进行授课外,实践队员充分发挥语言特色优势,利用“双课堂”模式讲好民俗故事,让学生亲身参与“民俗文化大讲堂”、 “赤牛坬民俗旅游”宣讲会、“我是民歌小达人”、“一起闹秧歌”、“民俗文化节”等特色课程与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陕北民俗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图片|康敏婷

文案|张博雅 段夕聪

审核|姚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1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碧水出渠首,陶岔展风貌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开启了渠首陶岔之行。来到渠首,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丹江口水,库水碧波万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移民故事千家颂,移民精神万古春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时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 公共管理学院“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南水北调大工程,移民精神铸丰碑 ——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南水北调淅川移民

饮水思源,前赴征程;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为深入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体悟丹江口市两次搬迁共40万移民“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2023年7月9日,华北水利……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汉水丹心,最深移民情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园”筑梦淅川实

“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这是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 ——“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社会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渠首立陶岔,碧水绘宏图——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

1969年元月,南阳地区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为蓝图,动用7县10多万群众,展开了陶岔大会战。为更加深刻的领悟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感受陶岔大会战的壮烈场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汤山湿地公园实地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美丽乡村共建设 村村富裕齐并进

美丽乡村,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来,各乡镇以此为目标,拼力追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是乡镇达成的标准,在实践队队员的调研中,也发现……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

4.18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通讯员:刘羿男王君青)4月18日下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怡智家园,陪伴心智障儿童度过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暖…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最新发布

学习百年党史,继承前辈遗志
2023年8月2日,为了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继承前辈遗志,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宋庆龄故居参观,感受伟人宋庆龄的精神和事迹。今天是我们⼩组“三下乡”活动的第二天,当日…
关爱残障,让爱启航
来到憨兜家园好多天了,我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个暑假是我第一次参加线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受良多,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了很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下午4点钟从车站坐车…
人科学子三下乡|“龙潭镇儿童共绘民族画卷,欢歌载舞传承民族文化”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团组织龙潭镇儿童绘制民族画卷,展现民族服饰、中国元素与中国大好河山。绘画结束后,孩子们与志愿者们载歌载舞,共庆民族文化传承。在龙潭镇的文化广场…
传承沂蒙精神,谱写时代新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为深入学习沂蒙精神发展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
学用新思想,悦读伴成长
为鼓励儿童从小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让孩子们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邂逅书香,播志向,树理想。2023年7月7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志愿服务”暑期实践队在阜阳市…
一起玩玩玩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梦者—爱之舟志愿服务队于8月3日前往十堰市金色未来托管中心开展和小孩子玩游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志愿者们一共有十名,我们带着满满的热情和爱心来到了金…
湘大学子三下乡:承纸影千年手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为响应国家政策及党的二十大指示精神,对纸影非遗和文化产品结合发展的创新性进行深入研究,7月9日至17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启智赋能・创行中国”专项实践团来到湘潭市鹤岭镇凤凰村,调研拜访了…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红色筑梦师队”赴“中共洛阳组”开展研学专项活动
为重温历史记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机电工程学院“红色筑梦师队”在队长李洹坤的带领下,前往“中共洛阳组”纪念馆进行观摩交流。位于瀍河区瀍涧大道455号的“中共洛阳组”纪念馆,是洛阳市着力用好红色资源…
江河万里,奔腾不息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7月17日,河海大学水利能源技术推进生态高质量发展调研团聚焦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大成就,参观了其院史馆和荣誉室,在发展成就观察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在水利事业方面取得的历…
乡村成就观瞻盛,法治点亮春桑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指导老师知识产权系主任郭亮副教授的带领下,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青春‘邮’我,‘渝’你‘黔’行”三下乡实践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