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创新发展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0.o

中国青年网扬州7月24日电(通讯员 吴晓雨)

2022年7月9日至7月11日,南京财经大学“靛蓝人间,青花世界”暑期调研团队成员吴晓雨同学前往江苏省扬州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针对蓝印花布扎染技艺传承与创新这一课题进行实地调研。

水网如织船如梭,运河流域织造技艺发达,丝织产品丰富,清新淳朴的蓝印花布与云锦、苏绣、缂丝共同展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谱写了中华织绣文化的多彩华章。

蓝印花布是中国古代民间印染艺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深远的一种印染布料。它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以其朴实、纯真,色调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深受中国古代民众的喜爱。蓝印花布作为江苏南通的非遗艺术,用独具一格的美感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民俗风情与历史故事。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其除以淡雅不俗的经典纹样闻名于世外,还具有朴实、经济的特性,旧时在农家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用意义。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一种工艺品,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龍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蓝印花布的工艺由江南传到江北,由苏州及南通传遍了江苏各地区,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的主要产地,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畅销各地。印花的技艺由此流传和影响到全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东北各省先后都开设了蓝印花布作坊;各地的民间艺人又结合本地民风民情,创作符合当地审美情趣的蓝印花布纹样,从而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各种图案。

近年来,扎染开始广泛运用于艺术作品创作和口常用品、服饰用品中,如壁挂、窗帘、服装、鞋帽、挎包等。另外也大量运用于现代的旅游纪念品中,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手工艺的消费,人们普遍在各大景点买卖手工艺品,而传统的扎染工艺品为了迎合消费者也出现了多元化、个性化和批量化生产的趋势。除此之外,南通扎染也销往国外,深受国外市场的育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物品。

中国蓝印花布的发展正面临着困难时期,民间印染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处于青黄不接阶段,蓝印花布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对蓝印花布的研究,就是为了继承和弘扬蓝印花布艺术。我们应当把一大批散落在民间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蓝印花布图案及其工艺流程保存下来,加以整理、出版;通过创办蓝印花布专业博物馆,来展示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染织艺术,并不断研制和开发新品,为国内外蓝印花布爱好者提供学习、欣赏、研究等一体化服务。

随着时间的飞速发展,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及民众素质不断提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民间印染专业人员的继续努力,研究人员不断探索,蓝印花布这一民间工艺产品将会越来越显示它的独特艺术魅力。

蓝印花布技艺如一台时光刻录机,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发展的技术和产业领军人才为其又插上新颖想象的翅膀,于创意中凝聚本地风土人情,在灵感里延展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我们选调生身在基层,更当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乡村的民俗风情,以蓝印花布为鉴,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让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扎染过程

图为大运河非遗馆蓝印花布文创展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6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陕西理工大学 “筑梦前行扬帆起航”社会实践支教团中期总结汇报在南郑区阳

7月16日下午,陕西理工大学“筑梦前行扬帆起航”社会实践支教团中期总结汇报在南郑区阳春中学举行。陕西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钟小龙、学工部副部长岑道权、实践团带队教师陈琰、阳春中学校…… 王豪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查看全文 >>

陕西理工大学阳光公益课堂 | 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迎来了支教的第二天。像昨天一样,孩子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我们在饭堂吃早饭的时候就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孩子们熙熙攘攘走进校门的欢声笑语…… 王豪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省博珍宝,传承华夏历史文脉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省博珍宝,传承华夏历史文脉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鲁韵传薪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涌泉回川宣讲队去往乐山一中宣讲

1月23日河海大学涌泉回川源泉队到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13班进行返校宣讲活动步入大学已经有一个学期,团队中的同学们已经…

送春联,暖人心

送春联,暖人心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社区中老人们感受春节的温暖和关怀,2025年1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

武汉大学全国文化遗产活化传播调研实践队赴山西省博物院实践

实践背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者,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之上。习近…

智享老年生活 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智享老年生活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最新发布

承先烈之精神,唤青年之力量——中国矿业大学同路人巡讲团赴王杰纪念馆开展宣讲
为深入学习贯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精神,呼唤当代青年力量,激励当代青年不畏艰苦,做一个大无畏的人,7月8日,中国矿业大学同路人巡讲团成员安栩熠同学在王杰纪念馆开展以学习贯彻王杰精神为主题的…
新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乡村居民越来越幸福
7月五日,带着下乡调查的任务,我们乡村调查实验小组前往了梅龙镇的郭港村。夏天的天空湛蓝明亮,让人的心情也随之舒畅。走进村庄,一阵微风轻吻着我的脸,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些青草的香味和…
红色歌曲引领我们前行
一、引言红色歌曲伴随着一代代人的童年,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红色歌曲长大的。红色歌曲以艺术化的形式对党史国史进行记录,对其中的红色精神进行赞扬。对红色经典音乐的每次聆听和传唱,对个体都是一次精神洗…
打开心灵窗户,放飞心理健康梦想—三下乡
人类文明的进步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带来惊喜和改变,但是,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发挥出创造力和生活激情。正如苏格拉没有说:“健康是一切福利的根本”,有健康有活力,这就是人生的一切。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
传承甲骨文化,探寻文字起源—三下乡实纪
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
盐工“盐粒子”三下乡:古道新风,弘扬运河文化
盐工“盐粒子”三下乡:古道新风,弘扬运河文化文化树新风,实践育新人。2023年7月下旬,盐城工学院“运河文化团”团队成员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开展“古道新风,弘扬运河文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传播党史 砥砺奋进前行 | 发现古老文明,感悟历史智慧
一、引言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文化核心,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发展奋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优秀千年蕴蓄的传统文化遗产。这里坐落着类型多样的“故事集”打卡点,即博物馆。7月14日…
我的未来我主宰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聚焦电商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解乡村企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以及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规划和实施策略,深入探寻乡村振兴的多条路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绿野传薪火,犁牛助振兴”社会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6月27日来到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广…
三下乡:我的未来我主宰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