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发掘非遗技艺背后的工匠精神,宣传平潭非遗文化,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赴平潭综合实验区“探寻福文化,我们在行动”实践队,分别前往福建(平潭)贝雕非遗艺术馆和福建(平潭)沙雕艺术馆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
福建贝雕(平潭)艺术馆位于平潭岚城乡中南村北楼的一座小院里,随着微风拂过,贝壳制作的风铃发出动听的旋律,实践队的贝雕技艺探寻之旅由此展开。
区级非遗传承人周明先生邀请实践队员观看平潭贝雕宣传片,并赠送平潭贝雕宣传册,希望实践队能够助力贝雕非遗技艺的宣传。在周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艺术馆内的贝雕作品,精致灵动的作品令人震撼与惊叹。贝雕作品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材质而闻名,奇异而美妙。制作这些作品需要细腻而精确的雕刻技巧,雕刻师根据贝壳的细节与弧度将其雕刻成各种形状和图案,雕刻的纹理和线条栩栩如生,展现出雕刻师精湛的技艺和创造力。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平潭贝雕宣传片,深入了解贝雕发展历程。韩李龙摄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平潭贝雕宣传片,深入了解贝雕发展历程。韩李龙摄
为深入学习贝雕的发展历程,实践队与周明先生进行访谈,学习贝雕发展历史及制作方式。作为区级非遗传承人,周先生向我们讲述贝雕艺术的独特之处,以及区别于其他地区贝雕作品的立体贝雕制作。
图为实践队员向贝雕区级非遗传承人周明了解贝雕技艺与起源等内容。陈鑫泽摄
图为实践队员向贝雕区级非遗传承人周明了解贝雕立体制作技艺。陈鑫泽摄
随后,实践队结合“探寻福文化”的主题,以“福”为主题设计贝雕拼贴作品,共同动手实践,体验贝雕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相互配合,共同选择贝壳材料。不同的贝壳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纹理,选择合适的贝壳极为关键。在实践中,队员们深切体会到贝雕的制作除了需要掌握技巧,还要有耐心。通过不断修整,创造出精美而独特的贝雕作品。
图为实践队员动手实践体验平潭贝雕作品的制作。章心怡摄
雕刻之路无止境,唯有匠心付一生。实践队在动手体验贝雕制作后对贝雕制作技艺更加了解,对弘扬民族非遗文化,传承贝雕技艺的目标也更加坚定。
图为实践队与贝雕区级非遗传承人周明合影留念。韩李龙摄
同日,实践队前往福建(平潭)沙雕艺术馆。沙雕画传承人林福平先生带领实践队员走进沙雕画作,介绍沙雕画技艺绘画过程与技巧。实践队在与林福平先生交谈时了解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沙雕画技艺,为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他与各级学校合作开展沙雕画课程,将平潭沙雕画带进课堂,带入小朋友的视野。
在欣赏平潭沙雕画作品的过程中,实践队员感受到沙雕艺术的魅力和奇妙。林福平先生用精湛的工艺和技巧以及细腻的手法与独特的创意,用细小的沙粒上绘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令人惊叹。沙雕画绘出丰富的故事,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传递情感。在观赏中,实践队员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结合。作品的原料——沙子是大自然的恩赐,通过巧妙的加工和创作,变成了美丽的艺术品。
图为沙雕画传承人林福平先生带领实践队参观沙雕画作品,了解沙雕画技艺。韩李龙 摄
图为沙雕画伴手礼。韩李龙 摄
参观之后,林福平先生为实践队详细讲解沙画的制作步骤及方法,教授制作技巧。实践队员根据老师绘制的大致形状用铅笔在盘中描摹,随后薄涂一层胶水,再用手指尖取出一些沙子,利用手指尖的移动,根据画作的明暗不同,分别将不同颜色的沙子少量多次均匀地洒在盘上。在沙雕画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制作沙雕画需要不断摸索和调整,需要耐心和专注。
图为实践队与平潭沙雕画第四代传承人林福平合影留念。韩李龙 摄
此次活动让实践队体会了平潭非遗沙雕画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带动大家参与非遗保护,使得平潭非物质文化遗产沙雕画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识。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遗忘,保护非遗文化刻不容缓。在一天的实践体验中,实践队对于非遗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深感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年轻力量,在未来实践队员也将能力将这些技艺带入大众视野,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6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