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子三下乡,地灾治理,我们一直在路上!
调研在先,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南郑区汉坪村是一个孕育着许多人的小村庄,人们依山而居,房屋错落有致,村民们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为业,勤劳热情,这里的生活美好安逸,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自然地灾风险。据汉中市应急管理局报道,2021年10月9日,南郑区汉坪村苍儿崖沟谷后部发生严重泥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流区域长约510m,宽约130m,厚约10m,体积约45万m³,后部物源区存在长约75m、宽约30cm、错台高度1-2m的贯通裂缝,周边山体潜在物源体约16万m³,造成损失严重。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事件,陕西理工大学“岭南先锋·生态秦岭”秦岭南麓地质灾害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团小分队在指导老师郭鸿的带领下于七月10日到达汉坪村展开为期四天的相关调研工作。
图1为指导老师就地灾发生地土质进行讲解 陕西理工大学丑家栋摄
勘察随后,理论实践相辅相成
汉坪村地处陕西省汉中盆地西南部,米仓山北麓,这里的沟谷密布,坡陡谷深,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降水充沛,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实践团本次实地勘察点就选于发生在汉坪村的一处大型泥石流,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与讲解下深入地质灾害实地,进行勘察、测量、土样采集等工作。距泥石流发生已经过去两年,在当地政府的治理下,一路上不难看到成果,离村民聚集处越近措施越多,导流渠、挡土墙、护坡都在应用,还设置了许多指示牌和通知广播。泥石流冲刷的区域两侧土壤都是呈断崖式的土石混合物,稳定性极差,一些根基不稳或者被砸断的树极易倾倒坠落。针对还居住在这里的部分村民,实践团会积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并向相关政府反映,定时检测及时维修防治措施,一同为维护民生安全做出努力。
图2为泥石流冲刷区域开始处防治工程 陕西理工大学杨思瑜摄
走访收尾,探访民情助力治理
实地勘察结束,实践团小分队顺着泥石流的路线返回,发现村子里的路径狭窄而蜿蜒,且大多斜度很大。房屋也都错落安置在村子各处,有的院子就直接连接着小路,有的又建在比小路还要再低三到四米的低洼处。实践团成员沿着小路分组散开,去到每家每户进行入户走访,与当地住户简单交流。据悉,当地住户老年人与孩子居多,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政府对地灾易发地的治理防治很重视,能够做到及时通知和妥善安置。交流过后,实践团成员们统计了他们对所属乡镇政府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了解程度和切实建议,并结合实地勘察结果和所学专业知识,就实践海报上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地灾知识进行宣传和解说。虽然刚开始因为方言、陌生等困难重重,但大家依旧不减热情,积极助力当地乡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为增强村民防灾意识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3为团队成员在周边进行入户走访 陕西理工大学万一晨摄
总结感想,响应政策回馈当地
通过这次暑期实践,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切实感受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和自然地质灾害的恶劣。这些地灾是人力不可控的,它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针对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对南麓地区交通、防灾减灾以及经济发展、生态恢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灾害无情人心有情,作为汉中的大学生,也作为土建的学子,我们更应该扎实专业相关知识,并且进行实地勘察,与实际相结合,知行合一,把满腔青春热血挥洒在国家政策与各级政府筑起的助农桥,回馈当地,为“绿水青山”助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护航!
图4为指导老师郭鸿与实践团队成员合照 陕西理工大学 万一晨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4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