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挖掘中原大地的优秀传统红色工业文化,发扬新时代的红色工业文化基因魅力。2023年7月8日,洛阳理工学院“红色工业文化”调研实践团队在刘培中老师和张恒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老工业区、焦作市西大井红色教育基地、三门峡黄河大坝等地,开展以“河南省红色工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洛阳涧西工业区,蓬勃兴盛亦如当年风采。实践团队一行人首先参观了洛阳轴承厂,详细了解了洛阳市轴承厂作为1956年河南省兴建的15家军工企业的排头兵是如何一步步从国门走向世界,从“一五期间”走向当下的,通过看、听、问进一步了解了洛阳轴承厂在如今的实际工作生产运营中是以何种方式传承发扬红色工业文化的,是如何依托新型“沉浸式文化活动”调动当下青年一代员工加深都红色工业文化中精神内涵的理解与内化,从而推动红色工业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实现企业的时代进步。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调研洛阳轴承厂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惠玉 供图
在洛阳一拖,实践团队一行人实地考察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中国一拖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农机行业的领跑者,中国一拖有责任让更多人关注农业机械化,关注中国农耕的历史和未来。进入洛阳一拖企业内部进行访谈,据悉,洛阳一拖依靠“劳模工作室”、“师带徒”、“传帮带”等多样化形式实现红色工业精神熏陶,引领生产助跑。
图为实践团队了解学习洛阳一拖党建宣传栏。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惠玉 供图
“我们利用传帮带去学、去教、去传承,将红色工业文化融入党政建设中,培养青年一代的匠心。”大国工匠、洛阳市原矿山机械厂现中信重工的杨金安先生这样说。洛阳矿山机械厂作为如今中信重工的前身,历史上,红色工业文化蕴蓄深厚。据了解,中信重工不仅是曾经焦裕禄、习仲勋等前辈的工作地,更是焦裕禄精神的孕育所和弘扬地。如今的中信重工更是在此深厚基础之上,重视用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谱系的建立来推动实际的工业生产与运行工作,在当代讲红色工业文化、思想与精神的传承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建立了所对应的焦裕禄纪念博物馆作为弘扬红色工业文化的物质载体。
图为实践团队线下深度访谈中信重工企业人员。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惠玉 供图
如今已经成为景区的西大井,是1919年英福公司在焦作开工建造的王封矿,见证了“半部河南近代工业史”,也是“特别能战斗”精神发源地之一。调研团队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参观了西大井景区,西大井井架、坑口电厂遗迹、铁路专线、原有老建筑等红色工业遗址,对红色工业文化中所蕴含的“特别能战斗”精神赓续传承。路边毅然伫立着的矿工报栏,标有“工业学大庆”的厂矿大门,还有以“觉醒”二字为题的雕塑,都把人拉回往昔的年代的记忆中去,感受了西大井沧桑历史巨变背后的艰辛和不易,了解了西大井历久弥坚的传奇故事。参观过程中,调研团队成员仔细端详着每一个带有时代烙印的宝贵历史文物,侧耳倾听着那些先辈和英雄们在这片中原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西大井,值得被永远铭记。西大井中家风家训文化馆中很多革命先辈也将艰苦奋斗、能吃苦、爱劳动作为家训,刻于墙壁之上。眼见为实,王封矿积极利用近代以来留下来的煤矿工业遗产,成功实现了“工业遗产变成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型。
图为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在焦作西大井为团队成员做总结和分析工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惠玉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焦作西大井研习后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惠玉 供图
“红色工业文化”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开展座谈会、深度访谈等形式对河南省红色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有了详细深入的了解。实践团队一行人还随行参观考察了各地点具有特色的“党建宣传栏”、“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涧西区二号街坊”“苏式建筑旧厂门”、“中信重工厂史馆”等场地。最终,团队进一步展开了讨论与交流,深刻认识到了,红色工业文化的传承需要当代青年前仆后继的去传承与保护,从而将红色工业文化的内蕴深藏于心,付诸于行。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更需要政策和高校与企业三位一体的支持与推动,才能更好的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培养出更多能接济诠释与弘扬伟大红色工业精神的“红色工程师”来,需要社会各界联动,朝着复兴红色工业文化的目标共同努力。
图为实践团队在涧西区二号街坊开展红色工业传承与保护宣讲与居民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惠玉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99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