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出于对这种近看是绣,远看似画的刺绣作品的兴趣,我们参观了乱针绣的博物馆。
一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杨守玉先生的像,雕像泛着古老的青铜色,仿佛上古一般历史悠久,脸庞上镌刻的严谨和慈祥也在灯光下发出熠熠光彩。我本来以为她会是一位严厉的人,而在雕像的刻画下,我更多感觉到的是那种属于母性的光辉,或许也真因为有此慈爱的力量,由她创做的乱针绣作品才会栩栩如生吧。
之后的展柜里,详细介绍了杨守玉先生发明乱针绣的详细过程,密密麻麻的文字虽然在历史的冲刷下逐渐模糊,纸张虽然起了褶皱,但是当人们仔细研读这些文字时,依然可以感受到一种工匠对于技术的执着,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一种不惧风险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许,我们人类除了对美本身的欣赏之外,还夹杂着个人对一些伟大精神的崇尚与赞叹,而这种精神是作品的魂魄。有了它,一个个静止的图画才鲜活起来,我想,乱针绣之所以被大众所接受,所赞叹,离不开传承人一代又一代鲜血的浇灌。
展馆里杨守玉先生早期作品“少女与骷髅”,“朱德”被并排放在一个展柜里,“少女与骷髅”这幅作品以黑白两色为底色,主体为一个面露微笑看似清纯可爱的少女,而其后面白骨的微笑却令人胆寒。两者事物都是在微笑,一个使人心情愉悦,一个却使人不快到底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还是我们的心所认为的美好,邪恶都是自己的评判呢,毕竟人就在那,你想发现美好,生活就给予你美好,你悲观消极,就只有白骨对你思考。这副作品在我看来风格整体偏西化,体现了先生早期对自由的追求,也体现了自己的思考。而好的作品就是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来了因为自己社会阅历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没有高
下之分,只是自我有别。而“朱德”这幅作品,以黄色打底,象征了中华民族以土地为生的百姓农民。画的主体为朱德将军站立在土地上,整幅作品给人一种贫瘠艰难的感觉,而朱德将军的身躯就伟岸地站在那里,没有一丝胆怯。我觉得,这种精神不仅仅只属于作品所刻画的朱德将军,也属于作者杨守玉先生。只有两者同时存在,这种精神才会具象地体现到画上。
而馆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无疑是那幅 水月观音 了。它是由湘绣,苏绣,粤绣,顾绣,杭绣,乱针绣的六位传承人共同创作的刺绣作品。整幅作品气势磅礴,水月观音端居其中,
神态自若,衣着华丽却不失庄严。四周为似山又似水,绵延不断。虽然是六种不同的刺绣所完成的作品,整幅作品却浑然一体,巧夺天工。不仅没有一丝突兀,反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六种刺绣虽然历史各有长短,技巧各有特点,但它们作为刺绣,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体现,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分开看来,他们各有特点,而整体看来他们都是刺绣,是一种文化的具体化。所以在这幅作品中,那种的文化的整体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也造就出一种新的模式,毕竟我们的文化形式虽然百花齐放,却有一个共同的源头。
总的来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良多,乱针绣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在看一个作品的同时,也同时体会到了创作人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文化的精神内核。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8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