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野下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
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19日电(通讯员王慧林)
中国共产党地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2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过年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紧跟时代步伐,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进入新时代,传统文化“两创”成为重要文化任务和使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进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曲阜师范大学“逐梦乡野,双创未来”实践队于7月13日开展了线上会议,队长王丽君向队员们介绍了实践主题: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精神,深挖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展现其时代价值,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深入挖掘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接着,队长王丽君作出了实践安排,将实践任务明确分工。在7月14日至15日,实践队全体成员合作制作出一份问卷调查,并整理出后续的采访问题,其中,调查和采访的主体有村民、乡村干部、家人、游客等等,并发放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
经过一番准备,实践队成员于7月16日出发,对各自家乡以及附近的文化村镇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围绕对传统文化两创的看法及发展前景作出采访,多数受访者表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根基,在日后的文化发展中,应不断开放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更有受访者为传统文化的双创提出可行性建议,表示应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尤其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鼓励青少年多多从事文化事业,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对采访结果作出整理和分析,并发现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对村子里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更加了解,部分老年人表示,由于缺乏愿意学习手艺的年轻人,很多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此外,多数人对传统文化的双创是持乐观态度的。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其优秀基因,对于推动文化强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内在规律、发展要求、外部环境等方面来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保持文化发展活力的根本、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是抵制外来文化入侵的关键。当前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还存在氛围不够浓厚、思想认识不高、方式相对落后、载体部分缺失、主体动力不足、人才比较匮乏等问题,需要从营造良好氛围与环境、优化方式方法、打造平台载体、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综合施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文化发展和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让群众能够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切身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中华文明的特质和形态,正是通过不同的符号和形象展示出来,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等,让人们可知可感。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对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作深入系统的挖掘、梳理、研究、阐释,提炼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汇聚起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强大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9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