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偃师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的精神家园
为了深入了解党史,学习党的精神。我们于2023年7月15日,来到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烈士陵园。
从偃师市中心出发,向北步行约20分钟即可到达偃师市烈士陵园。作为洛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该陵园位于虎头山的半山腰上,背靠青山,俯瞰伊、洛河畔的这片土地。
问步入该陵园,一座纪念碑高耸在眼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纪念碑后面,是白色大理石浮雕,由“偃师学潮”“佛光峪战斗”“偃师解放”“保家卫国”4个部分组成,简要再现了偃师光辉的革命历程。
该陵园的西南角是去年修缮完毕的偃师市烈士纪念馆。在近400平方米的展馆内,既有图文并茂的革命故事,又有各个时期的烈士遗物。漫步其中,偃师革命历史的脉络在眼前层层展开。
早在五四运动期间,刘潇然、邵曼冰、杨章武等进步青年就开始在偃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1932年,偃师第一个党组织——偃师县工委成立。此后,当时的偃师中学逐渐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主阵地,党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到广大农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偃师的党组织迅速发展,被当时的豫西省委誉为“红偃师”。1944年9月24日,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偃师佛光山区,当地分散的抗日力量迅速得到整合。1944年11月初,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和各路武工队,在佛光山区的杨窑村召开了著名的“杨窑会议”,确定了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路线、方针、政策,佛光山区成为豫西抗日活动的中心。
口孜战斗、西管茅战斗、碾道湾战斗、佛光峪战斗、缑氏大捷……一场场惨烈的战斗背后,是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的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就长眠在该陵园内。在该纪念馆门口,我们看到了一份来客登记表和一个签字簿。
从来客登记表上可以看到,每个月,这里既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团体等组织的集体活动,又有烈士亲属、退伍老兵等的个人祭扫活动。
“前辈足迹历艰辛,后人继承不变心”“铭记先辈遗志,忠于党的事业”“谢谢你们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所付出的一切”……翻开签字簿,一行行或苍劲有力、或行笔稚嫩的字,记录下了到访者对烈士的崇敬。
在该陵园北部的陵墓区,共安葬着122位烈士,其中有38位是无名烈士。我们在墓碑前细细查看发现,大多数人牺牲时还不到30岁,其中一位叫晋保用的烈士,牺牲时年仅19岁。
我们走进偃师市烈士陵园,都会对历史加深认识。人们不能忘记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用热血染成的。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激励大家前行的动力,要把革命传统牢牢记在心头,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
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得胜队供稿
供稿人:段宇航联系电话:18338861536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8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