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寻访威海锡镶技艺,探析非遗媒介化生存路径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张腾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保留着归属民族的根,亦是一种无形且无法代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找到生存之路是绝大多数非遗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为深入探讨非遗媒介化生存路径,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7月14日前往威海锡镶文化艺术馆,拜访锡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江玉老师,开展采访调研,听取传承人对非遗传承的理解。

王充曾言:“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做好一件事需具备一定的前提,做好充足准备。实践队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积极讨论,广泛收集资料,观看新闻,对非遗的媒介化传承有了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实践队还搜集了非遗媒介化传承的对策以及当前国家保护的政策,讨论制作并发放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化生存”调查问卷来进一步了解群众对非遗技艺的认知程度以及非遗传承发展情况。经过前期充足的准备,我们规划好实地考察的路线和着重采访的内容,前往威海锡镶文化艺术馆,拜访锡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江玉老师。

到达时,李老师正在讲解一堂锡镶技艺研学课程,她像教授弟子一般耐心地教授同学们如何拿錾子、捶打锡纸如何用力等。虽然李老师是锡镶技艺为数不多的优秀传承人,但她依然平易近人,热情地款待每一位初识锡镶的研学学生。

图为李江玉老师讲解研学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摄

走进其中,我们与研学的高中生进行了交流。当询问道他们对锡镶的了解程度时,大部分同学表示此次研学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锡镶,只有少部分同学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对锡镶有初步的见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同学说,他认为锡镶制品虽然精美,但它距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平时在网络品台上微不足道的了解根本不会留下印象,更不用提为非遗传承助力。此时,我才真实感受到,网络上非遗传承传播的困境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我不禁对非遗传承工作的未来感到担忧。

在与李江玉老师的交谈中,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制作锡镶每个步骤。锡镶制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艺,几乎全部由手工完成,每一道工序都精雕细刻、极为讲究,要经过熔炼、锻打、镂雕、镶嵌、抛光、拼接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成作。

图为锡镶老师傅制作锡镶制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腾霄 摄

威海锡镶技艺是威海独有的,也是我国唯一的锡镶技艺。锡镶作为地方传统非遗的代表,其发展所遭遇的困境是切实存在的。首先是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且不论熔炼、镶嵌、镂刻等十几道工序严格要求,仅从第一步开凿模具而言就极其不易,要在优质“易石”上按照量好的尺寸以及要镶嵌的图形、纹样拷贝后,再以浅浮雕的形式开凿纹样外形的阴模,用专业刻刀细致刻画,还要注重层次和细节。

严格按照传统手工方法制作一件锡镶制品需要很多天,即使是引入机器生产也要耗费大量功夫,这和市场的需求及现代化的生产的要求产生了天然的矛盾。然而,李老师指出,为了留住锡镶技艺里保留的人文情怀,工匠们还是会选择手工完成锡镶制作的每一步。

其次,传统锡镶技艺的生产依旧集中在威海片区,传承人谷祖威、张国武师傅都渐渐老去,锡镶工艺也随着他们的老去而变得脆弱,新一代的青年也早已流向大城市,他们对锡镶文化甚至锡镶技艺的情感认同都已变得淡薄。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以锡镶工艺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才的断层,仅仅靠小城市经济发展或宣扬等单一的手段很难使非遗真正传承下去。

面对非遗传承的种种困境,我深刻感受到在新媒体的语境下,我们必须另辟新径,创新非遗传承的途径。

目前的媒介环境日新月异,非遗可以开启媒介化生存的实践路径,利用现代传播增强非遗的传播力,借助新媒体使传统的非遗空间进行文化再造。传统的文化空间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湮灭在历史当中,而随着媒介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媒介化的思维也延续到了文化空间的发展当中,仿佛在告诉我们非遗文化应当以另一种形式走向更为广阔的传播境地,我们要开拓非遗媒介化生存的路径,将更有生命力、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思维引入非遗实践。

例如,媒介技术发展促进非遗数字重生。数字技术正在重塑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文明及其存在方式都在经历巨大的变革,传统非遗的保护方式亦不例外。它使非遗能更加“原生态”地保存下来。以纪录片为例,它可以以最接近事实的方式记录非遗。在此次实践中,我们就与研学学生共同观看了锡镶纪录片。

图为实践队员与研学学生共同观看锡镶纪录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摄

我们也在与李老师的交谈中了解了她为锡镶技艺活态传承贡献的力量。线下,李老师与高校美术系合作,构建大学生学习基地、广泛联合各类艺术家协会。线上,不断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不断加强对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宣传展示,借助新媒体在城市青年为主的受众群体中影响巨大,创造了崭新的媒介景观。

图为实践队员与高中研学同学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腾霄 摄

在新媒体时代,非遗存续的传统文化空间日渐逼仄的同时, 媒介空间的复兴, 使非遗重获立身的空间基础。只有人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传统气质,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通讯员 张腾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4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追寻水浒遗风,感受剪纸魅力 ——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水浒好汉城学习郓城剪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神农文化,传颂中医神话 ——拾遗社会实践队拜访梁氏骨科传承人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拾遗社会实践队赴中国陶瓷琉璃馆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巧匠细雕琢,陈木焕新生 ——拾遗社会实践队寻访张氏木雕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醋香飘深巷,技艺传千年 ——拾遗社会实践队参观王家园子醋工坊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多彩非遗文化,感受面塑魅力 ——拾遗社会实践队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纸与刃的相遇 ——拾遗社会实践队采访剪纸传承人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过门笺——拾遗社会实践队赴莒县古城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繁樱似锦芳华绽,义务导游递温情

近期,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如约而至,湖南科技大学樱花园迎来客流高峰。湖南科技大学魅力旅游协会,商学院社团管理部联合举…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线上培训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提升西部计划笔面试通过率,4月7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线上开展西部计划培训活动。此…

商学院开展“影像志愿 艺路生光”志愿活动

(通讯员何松成)4月8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携手谢子龙摄影艺术馆,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影像志愿艺路生光”的志…

“回炉旧物,新品再创”DIY制作大赛圆满成功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垃圾产出,激发参与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绿色…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最新发布

反诈利剑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进日照,助力校园抵制诈骗
反诈利剑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进日照,助力校园抵制诈骗日期:2023年8月5日为了切实维护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日前,反诈利剑大学生实践团队秉承着以教育为先导,走进了山东日照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校园反诈宣传活动。…
许一缕清风,助力孩童成长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肖何)为更深入全面的学习马克思社会主义精神并深入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
“青听浙Young的声音“暑期社会实践团杭州分队:跨界种业辟新局,创新共富奔未来
2018年,在国家战略的引领、自然环境的助力、个人理想的导向下,徐婧带领着团队投身水产种业事业中,实现从金融到水产的完美跨界。近年来,“种业振兴”在多个场合多份文件中被多次提及。2019年10月,政府出台…
许一缕清风,助力孩童逐梦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肖何)为更深入全面的学习马克思社会主义精神并深入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
反诈利剑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进滨州,校园反诈宣传取得显著成效
反诈利剑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进滨州,校园反诈宣传取得显著成效日期:2023年8月3日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等安全隐患,近日,反诈利剑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进山东滨州,开展了一系列校园反诈宣传活动。…
湖二师“希望家园”:结业仪式
为了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志愿者老师们在经过协商后开始了结业仪式。结业仪式通常是整个班级或学校共同庆祝。通过参与仪式的准备和表演,小朋友们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分享责任。结…
长大学子三下乡:农民石榴共展颜,乡村振兴绘新卷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拓展农业经营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兴旺,7月12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山水绘锦绣·青春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安康市瀛湖镇东坡村,…
武科大研究生实践团队赴阳新县黄颡口镇调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7月11日至16日,武汉科技大学“沁研计划”赴黄石阳新县“流域综合治理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
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探寻非遗古韵,品味文化中国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优秀的文化总能带给我们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为了解非遗文化现状,更好的助力非遗文化传承,7月2日,巢湖学院“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成员们前往黄山市祁门县环砂村和马…
红色文化尽善美,对河环境固根基
文化创造需要优美和谐的环境。为唤醒对河村那段短暂的红色记忆,同时为实现红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策略,2023年7月5日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23年邵阳学院赴邵阳县对河村“凝心聚力,破旧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