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海峡学院“家乡发展观察”专项实践队赴福州市鼓楼区的三坊七巷开展“寻味福州,聆听乡音”2023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品味闽中古韵,实践队员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走于南后街之上,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梳理尘封静止的福文化历史文脉。
习总书记曾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的瑰宝,希望更多的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通过调查,该社会实践团队发现,福州很多代代相传的非遗文化遗产都存于三坊七巷之中,因此,三坊七巷能为我们了解福州的非遗福文化现状打开一扇窗;而我们能做的便是,透三坊七巷之窗,视福州非遗之近况。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非遗福文化馆)
在实物资料方面,为调研福州非遗文化之持续性,该社会实践团队踏入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探查相关非遗作品的保存情况。通过实体调研的方式,该团队得出以下结论:在时间上,福州保留了很多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寿山石,如康乾盛世中备受清朝皇族喜爱的芙蓉石、1939年出产的尼姑楼石。可见福州先辈对产于福州北郊寿山的矿石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福州对保存非遗寿山石的重视;在数量上,该团队共盘点出了涉及19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百余件作品,如,张仁华以紫檀木雕刻的九龙如意,刘德森用鸡母窝石造出的筑梦秋林。可见,福州对非遗福文化作品有很高的尊重程度。在种类上,该馆的一、二、三展厅的作品技法丰富,融合了宫庭、民间、学院的艺术雕刻趣味。可见,福州对其特色工艺承袭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因这些灿若星辰、瑰丽多姿的物证,2006年,寿山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我国雕刻技艺的系统性保护,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血脉延续。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分馆)
在文献和图像史料方面,为调研福州非遗福文化之代表性,该社会实践团队踏入畲族馆,探索其地区、民族和文化传统的特点和特征。经过调研,该实践团队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在地区和人口方面,畲族,中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共有36.55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1.58%。在这个世纪,为了保护好畲乡文化,福州把畲族祠堂设立在了三坊七巷这一人流量多的场所,使更多的人关注并了解“山哈”民族的风情。尤其在今天,其还成为了民间沟通的重要桥梁纽带,是打造两岸少数民族交流的新平台,亦发挥着促进民族团结的积极性作用。可见,福州正在依托群众路线保护非遗文化。其二,在民族特色方面,除姓氏、服饰外,墙上的图片还展示了畲族源流历史,介绍了畲药种类、制作工艺。该团队发现其有内涵丰富且融汇中畲的特点,这也应证了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的传统。可见,福州在非遗福文化的涵养上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意图将它独特的一面展现给大众。如果说图腾刺绣能以无声的方式诉说畲民故事,那么福州便是照亮其图腾的一束光,让更多人更有机会去注意到它。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畲族馆)
在文献资料方面,为调研福州非遗福文化的可传承性,该社会实践团队踏入福建民俗博物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中的相对稳定性。通过查阅馆内读物的调研方式,该社会实践团队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该展厅收录了福建传统习俗的内容,如中秋博饼、七夕讨巧;此外,福州早年的习俗有发生变化,如:与现今人们过中秋节倾向于放花灯、吃普通月饼不同,早些年过中秋节,人们习惯舞袖香球、吃鲤鱼饼与摆塔。可见,正如馆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风俗描述,在福州,同一个习俗,同一区域的内容,规模形态都可能存在差异,这和习俗演变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有关;其二,馆内记录了“福”字等文字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福文化的不同理解。甲骨文时期的“福”字“以一双小手托起酒瓶”,可见,古代人“福是由上天给予”的福文化内涵;今天的“福”字由“一口一田”组成。可见,现代人对田间劳作以满足口粮的劳模精神的肯定。由繁杂到简洁的“福”字演变过程,蕴藏着从落后到西先进的文明,而我们的福州亦是唯一一个以“福”字冠名的省会城市,福州人民必将在这有福之州幸福地生活下去。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福建民俗博物馆)
在口述资料方面,为调研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该社会实践团队还走访了相关门店,如漆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福伞。经过采访等调研方式,该社会实践团队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该社会实践团队得知,6月16日上午,闽江学院中国漆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在政府应允之下于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挂牌。可见,福州市政府把发展教育与保护文化遗产相结合,有把产学研一体化与非遗福文化相对接的政策意向,这是一种独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途径;另一方面,福州对始自晚唐的油纸伞技艺保存较为完好,今天,它还被列为福州三宝之一。可见,福州制伞工匠们有过硬而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一代代的工匠精神。
(图为实践队参观福伞馆)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闽江学院合作的中国漆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坚定了对传承福州非遗福文化的文化自信。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闽院学子,必将为福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遗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关注、参与、乐享、发展福文化。
图片来源|海峡学院 寻味福州,聆听乡音实践队 杨谨绮
文字来源|海峡学院 寻味福州,聆听乡音实践队 雷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1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