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感悟红旗渠奇迹
为深入了解红旗渠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河南工业大学星火聚力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月10日到达安阳林州,开启了他们参观红旗渠的实践之旅。实践团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重走红旗渠、采访修渠老人,感受到了红旗渠背后的奋斗历史,以此弘扬红色精神,激励中华儿女面对挑战时坚定前行,勇往直前。
感受红旗渠精神,感悟自强不息的力量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被展厅内的图片、文字、视频和实物所感染,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起红旗渠建设者们的艰难奋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进入纪念馆,映入实践团队成员眼中的是修渠建设者齐心协移石的雕塑,雕塑上的每一个人都拼劲全力,展现的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一种不畏困难的勇气,一种不懈奋斗的毅力。再向里面继续游览,还能看到红旗渠建设者们的是照片与事迹,透过这些影像与文字,实践队员们不仅了解到了他们的创造奇迹,更能感受到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为造福子孙后代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与品格,他们在水利建设中不怕牺牲、敢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智慧。他们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创造奇迹事迹,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
经过一上午的参观学习,实践团队成员深刻地领悟到了红旗渠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在崎岖的太行山上,红旗渠建设者们那种敢于挑战与坚持不懈的英雄气概令我们敬佩。红旗渠建设者们的这次水利工程是一次自强不息的伟大实践与忠实践行,红旗渠的成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成功,在风吹雨打的太行山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他们一路向前。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李祎供图
重走红旗渠之路,感悟自强不息的力量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队经过重走一段红旗渠之路之后来到了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的青年洞。在实践团队重走的红旗渠路途之中,山路崎岖陡峭,其中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小“一线天”,在近乎垂直的崖面上上开凿出一道狭窄的通道。而在水渠旁边的路面上每个数十米也都写有修建者的名字,经过实践团队的了解之后,知道这是当初修渠时防止出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攀登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也不时停下脚步,回望身后的景色。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水渠,如同一道道红色的丝线,穿越在群山之间。这些水渠是工人们智慧的结晶,他们利用水力,经过精心设计,将水源引入农田,为干旱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在探索红旗渠之路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深刻领略到了这段伟大工程背后蕴藏的智慧和勇气。无论是攀登陡峭的山岭,还是清理坚硬的石头,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人们顶着风雨前行。正是他们的不屈不挠,铺就了红旗渠的道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设过程中,红旗渠建设者们开山凿岩,穿越沟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除此之外,红旗渠建设者们所具有的红旗渠精神也正在不断激励着后辈们求知探索的热情,引领着后进者上下求索、与时俱进的豪情,勉励着中华儿女发扬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精神,引导在前进道路上攻破一道道难关,铸下一座座胜利的丰碑。
图为实践队员在重走红旗渠。 禹冰洁供图
采访修渠老人,致敬革命英雄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红旗渠的建设历程和精神内涵,实践团队在附近村庄对修渠老人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老人详细地讲述了他们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辛经历和难忘故事,如何在没有机械设备和专业技术的情况下,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开凿出一条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造天河,为林县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当实践成员询问修渠过程的艰辛时,老人湿了眼眶,说那时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物,没有安全保障和医疗保障,只有一把锄头、一把镐头、一把锤子和一根铁钎。他们每天要在高山峡谷中攀爬、挖掘、爆破、运土,面对着风吹日晒、饥寒交迫、疾病困扰、塌方危险等种种困难和危险。他们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就在山上过夜,用树叶遮风挡雨,用石头当枕头,用土当被子。他们有时候为了节省粮食和水源,就只吃一顿饭,喝一口水,这中艰辛是常人所体会不到的。采访结束后,实践团队向修渠老人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感谢,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修渠老人也对实践团队表示了肯定和鼓励,并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践团队成员深受感动和启发,表示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努力。
图为实践团队对修渠老人进行采访。李嘉朔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3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