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临时团支部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蜡染文化传承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凤凰古城,走进先生笔下的边城,探寻最美的传统技艺。
“湘西美,美在沈从文的书里、黄永玉的画里、宋祖英的歌声里。”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凤凰古城,气势磅礴的古城墙、整齐划一的吊脚楼、青灰光滑的石板路,沱江边的苗家少女……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一次,除了感受凤凰古城独特的景色与风情,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倾听守遗人的故事,深入学习蜡染技艺,传承非遗文化,探寻蜡染技艺在现代发展的新路径。
从长沙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预定的凤凰古城民宿。可惜天公不作美,刚放下行囊,便下起了倾盆大雨,雨一连下了半个钟头也没见有消停的迹象,屋外的积水沿着沟壑渗进石头缝里,阴郁的天色似是能滴下墨来。大抵是排水系统并不完善,路上的积水盖过了脚踝,井盖旁噗噗地冒出水来。我有些踌躇了。但距离与蜡染技艺传承人王曜老师约定的时间已经快到了,我们冒着大雨、跟着导航一路往前冲,由于古城里道路较为复杂,如迷宫般纵横交错,我们几次走错了路,几经周折才到达目的地——蜡魂”艺术馆。在这里,我们采访了“蜡魂”艺术馆的创始人王曜老师,他是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并担任中国民族工艺美术蜡染分会副会长、湖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务,一生都致力于湘西民族蜡染艺术的研究,是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凤凰蜡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为传承人王曜部分作品 通讯员 罗惟 供图)
在采访过程中,王曜老师给团队成员讲解了许多有关蜡染技艺的相关知识,从不同花纹的寓意,到作品上冰花般的纹饰,团队成员都受益匪浅。在谈及蜡染技艺在新时代下的传承问题时,王曜老师提出要让蜡染技艺的传承与市场相结合,仅仅依靠政府与传承人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蜡染作品与我们的生活连结起来,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提到这里,王曜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创新性作品——防水蜡染布料,这一创新性转化使得蜡染布料的实用性大大增强。同时,王曜老师还通过手工DIY的形式,鼓励游客进行非遗文化体验,在蜡染技艺传承与发扬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雨渐渐停了,雨后的凤凰,刷洗掉尘埃与喧嚣,留下空旷的街道,古色的吊脚楼,我们随心所欲地漫步,回顾与老师的谈话,感受那份清澈与明朗。
当两岸吊脚楼上的灯倒映在江面,月亮升起来了,明晃晃地挂在屋角,晚风在吹动,水车卷起水花,我想,这就是沈从文笔下风情万种的凤凰古城。凤凰古城的白天一片寂静,似乎不可捉摸,而晚上的凤凰古城充满烟火气息,我将它想作非遗技艺的两种形态,我更喜欢后者。夜色中的凤凰古城,霓虹闪烁,宛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看着临街而驻的酒吧,形形色色,里面有不同的人,诉说着不同的故事,那么,非遗的故事,我们又该如何讲好呢?
(图为凤凰古城夜景 通讯员 罗惟 供图)
幽静古朴的沱江两岸,到处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的游客,他们漫步在沱江边,驻足于雪桥中,行走在跳岩上,或赏景拍照,或行走聊天,或嬉水赏水,尽情地享受着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他们有的穿着苗服,有的穿着点缀着蜡染技艺的服装,在灯光的点缀下,甚是好看。
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来看一看凤凰古城的夜景,来亲自体验一次蜡染技艺的制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0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