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过央视主持人柴静的《看见》这本书,一开始的我是想去了解其中一些新闻的真相,但后来我读懂了其中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人本身,就像柴静一开始书中说的:“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我对《看见》报道非典的那一章印象比较深刻。非典时我还在上小学,并不是很了解。柴静作为新闻记者深入非典一线,文中叙事性的文字并没有太多的修饰,但它却将我的思绪带到那个说是很陌生但却又很真实的年代。“医生都是跑上车的,我们也只好跟着跑,镜头抖得像灾难片。”这是非典时期对疑似病人大规模隔离的画面,没错短短几字透露给我的信息已然形成了一幅画面,一幅灾难片的画面。“运送病人的医生居然没一个人穿隔离服,眼罩、手套也都没有。”我相信医生们都很惶恐,但是他们还是来不及或者是“认命”似的坚守在前线,白衣天使说的就是他们吧!柴静知道可能感染之后开着车在城市里漫无目的的闲逛,我从这里读到了她的坚强勇敢,佩服她对职业的责任感。
《双城的创伤》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章,他讲的是村里的儿童接二连三的自杀身亡。女孩苗苗在学校里收到了侮辱,于是想要自杀,她的好朋友们决定陪着苗苗一块死。“朋友比生命还重要吗?-也许是吧。”看到这句话,我并没有被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感动,这给我的感觉竟然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没有想到十来岁的孩子们会说出这种视生命如草芥的话。柴静调查时有个医生说“苗苗死后,十几个孩子曾经旷课翻墙去医院的太平间看她,我从没见过小孩儿那么痛苦。”看到这,我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并不是朋友比生命更重要,而是他们都觉着死亡是一种解脱,死亡是快乐的,他们觉得活着太痛苦!苗苗的死只是触发这种死亡想法的导火索。孩子们的情感瓜葛远比调查的复杂,柴静说:“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到另外一句话,一个人奋斗的意义不在于改变世界,而是不想被这世界所改变。双城事件最大的谜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投射出的则是整个社会的内心世界,希望社会会更加美好。
我想大家应该都看过或是听说过柴静自费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吧,当时我看过那个片子,我很难想象她瘦小的身体会承受着怎样一份巨大的压力,但是她依然敢于直面社会雾霾矛盾,我们应该向她学习。看见,了解世界的真相。看见,了解自己的内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