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赏非遗瑰宝,走近英歌世界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陈淑铃

大学生揭阳84日电(通讯员 陈淑铃)7月23日至26日,广东医科大学普公英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前往广东省普宁市泥沟村开展英歌社会实践,在交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非遗传承的艰辛,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认同,丰富精神财富。

访聚泥沟村,探寻英歌史

7月23日上午,服务队拜访了村委书记张玉鹤,队员们围绕英歌历史、立足自身专业进行采访,从中探寻英歌舞背后的故事。村委书记张玉鹤在接受采访时对服务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队员答疑解惑,详细地为队员介绍泥沟英歌的历史渊源等信息。

根据村委书记张玉鹤介绍,泥沟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地方传统舞蹈之一,常被视为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同时,泥沟英歌历史源远流长,其舞蹈内容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而来,后由后人代代相传,发展为南方民族优秀民间传统舞蹈,因为深受劳动人民喜爱和推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2006年5月20日,普宁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9月15日,泥沟英歌队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座民间文艺最高奖项。

在取得这些好成绩的同时,泥沟村也注重下一代英歌舞人才的培养。在2000年,泥沟村便自发组织了少年英歌队,并于2004年,少年英歌队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暨CIOFF第三届亚洲儿童民间艺术节比赛并荣获金奖,且在同年还参加了北京国庆的游园活动。

张玉鹤书记在采访的最后强调,会尽力让英歌舞这项民间瑰宝绽放更璀璨的光芒,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传承英歌,发展英歌,创新英歌。

图为服务队成员采访张玉鹤书记。通讯员 巫沛佳 摄

采访领袖之光,聆听传承之声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2006年5月20日,普宁英歌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泥沟英歌舞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7月23日下午,为了进一步了解泥沟英歌舞,服务队队员们采访了英歌队领队张仲炳先生。泥沟英歌队是中板英歌舞的代表,队伍的动作和队形多变,使得泥沟英歌舞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情节感,当然这也使得泥沟英歌舞的学习并不简单,不仅要求队员铿锵有力地挥动鼓槌,也需要队员之间合作无间。

在谈及未来规划问题时,领队表示:“对未来有很多的规划,但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做好现在的每一场演出。”为了应对泥沟英歌舞可能出现的青黄不接甚至断续的情况,泥沟村的年轻一代也自发组织了少儿英歌队,张队长也时常会到这支小朋友的队伍里面指导他们的动作,鼓励他们学习英歌舞。

图为张仲炳为服务队队员介绍英歌舞特色。通讯员 巫沛佳 摄

为了更好地了解泥沟英歌舞发展和传承的过程,7月24日下午3点,队伍采访了英歌舞非遗传承人张伯琪老先生。80岁的他依然神采奕奕,谈起英歌舞来眉飞色舞。他5岁学会英歌舞,9岁开始参加英歌舞表演。2004年获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荣誉称号。同年10月,他被选定赴京参加“首都国庆游园活动”。在采访现场,张伯琪先生不仅为我们普及了英歌前棚、中棚和后棚的区别,还介绍了英歌脸谱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脸谱色和穿衣风格,如黑旋风李逵以短须和黑皮为主,而花和尚鲁智深则身穿袈裟,脸谱以黄色为主等。在采访过程中,张伯琪先生也提到了英歌传承中的困难,“困难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张伯琪老先生说道。2003年他成为少年英歌队的教练,2004年他带队前往北京表演。看着英歌走进校园,少年英歌队慢慢成长为成年英歌队,他在采访最后坚定地表示:“将传承一直延续,不在我这里断根。”

图为张伯琪为服务队队员讲解英歌脸谱特点。通讯员 顾滢 摄

初试英歌舞,学习英歌魂

7月26日下午3点,服务队全体成员推开了富有历史气息的祠堂大门,来到了英歌队队员训练的场地。鼓声一响,双槌一击,独属于普宁英歌的磅礴气势让大家深有感触。一曲舞毕,酣畅淋漓,无人不拍手称赞,队员们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开始英歌舞的学习。

同时,服务队也欣赏到了泥沟英歌队的精彩表演,被团结协作、豪迈刚劲的英歌精神震撼。看到朝气蓬勃的小队员在舞台上舞动英歌,服务队也希望泥沟英歌舞可以在一辈辈的传承下愈加生机勃勃,使这份珍贵的非遗瑰宝走向更大的舞台,获得更多的关注。

图为泥沟英歌队的英歌舞表演。通讯员 梁茵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48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阜师范大学:深挖篆刻艺术内涵,探寻篆刻艺术背后的文化密码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 王伟钦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观摩茶叶加工,感受制茶流程”:浙江农林大学师生走入东坑村茶厂
“观摩茶叶加工,感受制茶流程”:浙江农林大学师生走入东坑村茶厂浙江农林大学十余名师生组成的“南方有嘉木,寻味东坑茶”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7月9日前往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
一丝一缕非遗情,一针一线花田乡
大学生网报重庆电(通讯员陈柯宇)2023年7月18日至21日,为深入发掘苗族苗绣非遗技艺的深厚魅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扎根稻田旅,寻觅非遗寻”实践队赴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苗绣非遗工坊进行参观学习,在…
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时与势依然在我。
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时与势依然在我。2023年7月6日至10号,枣庄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心“从‘心’启航·情暖万家”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来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
小“数”苗实践团:为教育公平奋斗的点滴努力
小“数”苗实践团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关注了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我们决定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去探索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首先,我们与一个离城市较远的农村小学建立了联系。这个小学的教学条件非常简…
自身享受幸福的同时,也应该向这些留守及困境儿童伸出援助之手,打开他们紧闭的心灵之窗。
自身享受幸福的同时,也应该向这些留守及困境儿童伸出援助之手,打开他们紧闭的心灵之窗。2023年7月6日至10号,枣庄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心“从‘心’启航·情暖万家”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来到山东省枣庄市山…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爱护下一代,为祖国未来的美好,为实现中国梦,尽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爱护下一代,为祖国未来的美好,为实现中国梦,尽绵薄之力。2023年7月6日至10号,枣庄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心“从‘心’启航·情暖万家”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来到山东…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一些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一些研究。2023年7月6日至10号,枣庄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心“从‘心’启航·情暖万家”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来到山东省枣庄市…
“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2023年7月6日至10号,枣庄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心“从‘心’启航·情暖万家”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来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开…
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
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023年7月6日至10号,枣庄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心“从‘心’启航·情暖万家”关爱留守…
安徽学子三下乡:践行全民行动,乐享健康中国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14日电(通讯员陈雨彤)为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服务,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萤火虫”之健康中国实践队于6月21日-6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