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中南大学学子探寻千年蜡染技艺:凤凰县里的指尖艺术

来源:中南大学 作者:自然er染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作为苗族的传统手工艺,蜡染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近日,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自然而染”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凤凰县湘西“蜡的世界”责任有限公司,对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传承人姚六菊,探寻、记录传播大山深处灿烂辉煌的非遗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与姚六菊进行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乙铭 供图

一、来自奶奶指尖的幸福回忆

姚六菊关于蜡染最初的记忆,都是与家人共度的温馨瞬间:“我大概四五岁就开始帮奶奶做蜡染了,每天跟着她裁线、泡水,做得津津有味。”在那个年代,蜡染是湘西人家的必备技能,从棉麻等原材料的种植开始,到成为漂亮的蓝色蜡染布,每一步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在日复一日辛勤的劳作中,奶奶身体力行地让姚六菊领悟了什么是吃苦耐劳与尽力而为。

姚六菊凭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大脑,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于染布上勾勒出精美的图案,制出疏密有致的线条。蜡染图案种类繁多,灵感源于自然,最常见的有动物类、植物类、神话类、历史故事与人物四大类题材,不论正面还是反面都有精致完好的纹样。

在2016年之前,蜡染对于姚六菊来说,只是童年的回忆。但她认为“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总觉得人生不仅如此。

2015年6月23日,当听到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她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并再一次燃起了自己对蜡染的热爱。“当时我就给自己鼓劲儿,一定要重新来一次,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姚六菊谈起自己的初心,激动地说道。

于是,姚六菊毅然选择辞职,放弃稳定的工作,带着县里的留守妇女,开始了创业之路——创办湘西“蜡的世界”责任有限公司。

二、为留守妇女创造个人价值

“你看衣服上的纹样,都是我们自己用手工一针一线、用心用情染出的,所以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有温度的。”“有温度”是姚六菊关于蜡染定义的关键词之一,也是她在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余,想要用蜡染为地方带来的美好——更温馨、幸福的生活。

“我们当地有许多留守妇女和老人,多数时间都是在照顾孩子,无法靠自己取得经济来源。”姚六菊告诉团队成员,她的蜡染公司为这些留守妇女提供学习蜡染、扎染技艺的机会,也设置了多个就业岗位,让她们能自力更生赚取生活费用,不用依靠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采访途中,姚六菊展示了往届学员学习时的照片。照片中,白发苍苍佝偻着背,饱经风霜的老奶奶在姚六菊的指导下,一步步学会了蜡染,向镜头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年轻的妇女在照顾孩子之余,努力地习得一份技艺。“我希望她们能在蜡染这门技艺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度,就像亲人在旁边的那种感觉,很踏实,没有孤独和浮躁感。”姚六菊说。

三、推动蜡染的“活态传承”

为了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让蜡染走出大山,姚六菊积极探索着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与十八洞村紧密合作,借红旅非遗赛道实现产学研相结合,选择直播带货来拓宽蜡染产品的销售渠道。

在直播盛行的当下,姚六菊90%的蜡染产品销售都是通过线上渠道实现的。姚六菊带领团队成员来到了直播的房间。房间内,一位工作人员向顾客展示不同款式的衣服,另一位工作人员实时关注线上平台的交易。不仅如此,她还联系到了“芒果扶贫云超市”,将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并在2019年3月30日,带着新创意“DIY扎染材料包”开启直播,吸引了无数人前来体验、消费。

图为工作人员在直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姝璇 供图

为顺应市场年轻化的潮流,姚六菊及其团队也结合市场需求,生产出一批批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产品。精美的钥匙链,淡雅别致的发卡,搞怪可爱的玩偶,都是蜡染“年轻化”的见证者。同时,直播间主播年龄的也逐渐下沉化、年轻化,主播通过年轻人喜欢的话语,拓宽蜡染产品的市场。

截止目前,姚六菊“蜡的世界”培养了近70位蜡染扎染技艺的专业人士,更有1000余人加入了染料种植的大队伍。如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电商”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姚六菊的蜡染工坊共开发出服饰、包件、装饰画及小饰品等多种具有湘西特色的旅游商品,年产超50000件,实现年销售398万元。

然而,蜡染的推广仍然面临一些困境:资金链的紧张,制作周期长,顾客没有足够时间等待产品产出。对此,姚六菊希望专业人士和政府部门能够提供更多扶持。

一画一蜡,一染一晒,从一张平平无奇的白色素布,蜕变成一张靛蓝轻盈的蜡染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湘西人民千百年辛勤的劳动与智慧。而这一方方纹饰各异的染布,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里,承担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姚六菊,成为使命的承担者与见证者。团队成员表示有幸当了一回“护蜡使者”,与千千万万个姚六菊这样的传承人一起,共同实现一个多彩、繁荣、复兴的梦。

图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自然而染团队与姚六菊的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乙铭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8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支教——播种爱与希望
支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邂逅,用一代青春感染另一代青春。志愿者们播种爱与希望,小朋友们畅想诗和远方。支教的第九天,我们依旧乘着夏日的美好一同在钉钉中相约,大部分同学以及逐渐熟悉和开朗起来,都能做到…
常工院缠花阁,丝线绕指成花,传承非遗文化
“我开始学习制作缠花饰品最初是因为我想要搭配汉服,网上卖的都太贵了嘛。然后呢,越做越有成就感,逐渐的我就喜欢上了缠花艺术。”组员陈晨笑着说。非遗缠花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至今已有六百年历…
茶香品茗,共享美好
茶香悠远千年史,茗色不减万古情。安化擂茶作为湖南省传统的地方名点,起源于汉、盛于明清,在湖南中部以北的安化一带传袭。7月4日,我们很荣幸受邀于孟家村孟主任来到他家品尝擂茶。据孟主任介绍,安化擂茶…
扶摇追光,缅怀革命先烈,走进非遗文化。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三下乡:扶摇追光,缅怀革命先烈,走进非遗文化。中国青年网黄冈8月3日电(通讯员庞坤国)7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志愿者志愿服务实践团走进红安县长胜街。中国工农红军四…
湖北学子三下乡:相约盛夏,携手支教,播种希望
湖北学子三下乡:相约盛夏,携手支教,播种希望7月10日我们来到了鄂州进行支教活动。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以前一直都在父母保护下成长,心里难免很紧张,担心自己会处理不好,对自己能力也…
山东科技大学三下乡:传承八一精神,培育爱国主义
山东科技大学“通心相随”志愿实践团来到了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小城子村开展“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8月1日,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实践团队为弘扬“八一”精神,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特此开展“八一”…
一师学子三下乡心得感悟:不忘初心,筑梦远航
七月,正值盛夏之际,绿叶葱茏,蝉声阵阵。经过十多天的准备工作,我们终于踏上了属于我们的“三下乡”征程。比起出发前的满怀憧憬与期待,现在更多的是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担心自己会不适应…
品味峥嵘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为探寻红色遗迹,缅怀革命先烈,…
安徽学子三下乡:滚滚长江东逝水,渡江战役永流传
游览渡江战役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踏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是一座沉默的大地,是一片静谧的纪念。穿越时光的隧道,红色的旗帜迎风飘扬,那是革命的火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图为场馆入口处雕像。…
以爱之名,将心比心
大学生支教就是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孩子,支援贫困地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为了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支教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你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越过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