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红色音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苦难辉煌,传承着党和人民的深厚爱国情怀与伟大奋斗精神。
为传承红色经典。感受红色音乐作品的魅力,我们开展了“传承红色经典、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音乐文化暑期社会实践。
红色音乐文化发展史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恢宏的红色音乐史诗。透过这部红色音乐史诗,我们清晰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强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一句句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歌词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初心,一句句追求理想、矢志不移的歌词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红色歌曲, 产生和流传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记录着正义与邪恶、革命与反动、文明与野蛮殊死搏斗的历史。积淀着一种坚定执着、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丰富的真、善、美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特定意义,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和广泛的社会教育功能等特点。
八月1号是我们国家的建军节,与此同时我想起的是我们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深入调研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进一步去思考,歌曲的内涵、价值意义等。深入挖掘红色经典音乐中蕴含的党史内容,以及其中孕育的精神价值。
歌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1938年8月,带着在晋绥抗日前线创作的革命诗稿,诗人公木(原名张松如)回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作曲家郑律成合住一个窑洞。两个文艺工作者都想为了这个时代做出些什么,于是一拍即合,立志为人民军队谱曲。两人具体商定,立即动手创作《八路军大合唱》。公木一气呵成,写下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在内的共八支歌曲的歌词,《快乐的八路军》《骑兵歌》《炮兵歌》《军民一家》《八路军和新四军》《子夜岗兵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八路军大合唱》中的《八路军进行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军队高唱着它进行了三大战役,高唱着它百万雄师过大江,高唱着它从胜利走向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它还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演奏曲目,在天安门前奏响。1940年夏,《八路军进行曲》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刊载后便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解放战争中又对歌词作了修改,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之名刊登了该曲。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历经几次改名,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我心里都有着一份异乎寻常的振奋和激动。回望百年历史,红色音乐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情感;续写时代华章,需要红色音乐文化在培根铸魂上发挥更大能量。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弘扬红色音乐文化,奋力书写新征程的华丽乐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7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