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 8月3日讯 (通讯员 支美琪)
内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梅庵占地面积虽小,但内饰极为丰富,内部一眼望去展示物品目不暇接。再加上房间面积小,所拍摄照片全是近景,甚至一张桌子都分两三张照片。繁杂的内容加上散乱的照片,整体效果及其不好把握,给建模过程增加了许多难度,因此,剩余的80%的内容全部都是内饰上的工作。
为解决单幅图片内容过少带来的麻烦,在建模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钱程发现,可以利用Snipaste软件,该软件可以将屏幕截图以浮窗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且,通过简单的空间想象和对比拼图,可以得到一张较为完整的照片:
该图片较为混乱,因此,需要在ps里面重新排版:
为了比例准确,先在blender里面用测量工具量出一面墙的尺寸:
根据尺寸比例,在ps里重新排版:
然后删除相应的辅助线再导出图片直接贴到墙上:
再挂上相应的画框,立牌,以及其他一些墙上装饰品:
另外,用ps重新排版出墙的图片除了为了得到更加直观的位置图之外,其主要目的则是为了“使墙上的图片更加融入背景色”。以这面墙中间下方的合照为例。
可以看到,该照片除了需要调透视裁剪之外,图片是“没有背景”的。换句话说就是,要求这张图的背景色与整个墙的背景完全融合才行,若是直接裁剪之后得到的图,由于图片本身的光线原因,要通过调色达到其与墙纸颜色完全一致几乎不可能。
因此,采用的方法便是将图片主体整体抠下:
注:此图为png而非jpg,目的就是保留透明alpha通道
然后再用它作为一个单独图层放入墙纸图片上。
方法一:直接贴:
方法二:先抠后贴:
显然,直接贴会出现明显不协调的地方。
此处只是在ps中展示两种效果,而在blender中分别采用这两种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也大体相同,因此不再放出对比图。
并且由于光线原因,所拍照片会比实际的固有色偏暗偏黄,因此ps墙纸的背景色的选择了更亮更白一点的颜色,就这点来看,要想更加真实,则必须选用上述方法二进行上色。
说完了墙的整体,再来说说墙上的挂画与立牌。
挂画:
首先将每一张挂画的素材作处理矫正:
再在处理过后的图片查看其分辨率:
根据这一分辨率在blender中等比例建出一个对应的画框并上材质与贴图:
最后将其安放在墙上对应位置即可。
由于部分立牌上有特殊图案,无法在blender中直接编辑得到:
因此处理方式同墙面处理方式,先在ps中排版出牌子正面的图片:
随后直接贴在牌子前即可
粗略打上灯光之后效果如下:
该项工程所耗时间最久,包括拼图、排版、抠图矫正、建模、贴图等一系列工序整体,共消耗百来个小时,同时产出了一系列处理过后的图片,为后续网站搭建提供了直接素材。
至此,工程进度70%。
在梅庵当中,有一个特殊的房间,即走廊尽头的玻璃展柜房间,此房间的玻璃展柜的建模方式不能按照常规考虑。
乍一看文献数量之多且极为混论。
但仔细观察后发现,玻璃柜里面的文献的存放有一定规律:从玻璃框的形式来看,分为小玻璃框和大玻璃框,小玻璃框为前后两面等大的薄玻璃通过四枚(或两枚)铁钉组成,中间夹着一张文献。建模如下:
大玻璃柜则是由前大后小两块薄玻璃构成,建模如下:
还有一种大玻璃则是这种大玻璃横躺的结果,旋转后即可得到。
通过观察,发现小玻璃的摆放都是四排七列,只是中间有一定的缺失而已,因此是个很好的定位坐标,很容易通过小玻璃的位置判断大玻璃的摆放位置。
再观察,会发现大玻璃都是在最前面用玻璃纤维悬挂着,而小玻璃有两类,一类是位于展柜最后用四个铁钉固定在柜子上,另一种则是在展柜中部用玻璃纤维悬挂。
团队成员钱程选择先做最内层,再利用最内层位置作为坐标定位中层和外层玻璃的位置。
还有一个大房间,虽然墙面建设方式与第一类房间大同小异,但是内部有一些特殊的家具,需要另外建模:
门:
桌椅:
茅草顶:
窗帘:
剩余的工程是打灯光,虽然也较为繁琐,但是多为重复内容,如点光/线光/面光的选择,光源功率的选择,光源位置大小的调整,一次次地比对效果之后决定最终位置。
至此,数字化梅庵建模工作基本完工,后续只有一定的修改调整工作而已。
另外,梅庵地外部以及其中一个房间的沙盘在此次建模中并没有加入,考虑到时间与工作量问题,倘若继续工作,则工作量过于庞大;再加上后续网站建设需要模型的支持,为了不耽误后续工作的进行,故停工于此。
模型数据:
blender总耗时:162小时(截至写文时间)
所用文件(包括素材与产出):3.6G
最终效果:
来源 东南大学寻迹梅庵实践团
编辑 支美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3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