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学子三下乡:缘结黄梅戏,再遇《天仙配》
大学生网宿松7月11日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辛俊澎)为深入了解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现状,对黄梅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助力黄梅戏传承。合肥工业大学“松海遇黄梅”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于2023年7月11日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采访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董事长陈诚以及青年演员方灼,参观观摩公司内部培训黄梅戏新人的教学,观看公司内黄梅戏学生表演及练功,最后团队成员在吴海蓉老师教导下学唱《天仙配》。
抵达宿松文体委处办公室,实践团成员宋佳桐采访了宿松县新黄梅戏演艺公司董事长陈诚,陈诚老师耐心认真地回答了成员的全部问题,让实践团成员对黄梅戏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陈诚老师表示现在的黄梅戏青年演员很少,他们公司致力于培养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孩子们深入学习黄梅戏,为黄梅戏的传承添砖加瓦。同时陈诚老师表示他会一直坚持黄梅戏传承,将青春全部献给黄梅事业。随后,陈诚老师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一位荣获安徽省戏曲“十佳新苗”荣誉的青年黄梅戏演员——方灼,在与方灼交谈的过程中,他表示黄梅戏表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打磨练习,每一段,甚至每一句唱腔都需要十次,二十次甚至更多的训练。同时他也向实践团成员分享了他学艺和刚开始工作时印象深刻的故事。
陈老师办公室楼顶上,从声乐教室中飘荡出“望哥来把桂花采,哥哥不来花不开”,给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着悠扬的黄梅戏戏腔,看着演员们认真学习的背影,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黄梅戏传承的不易与艰辛。据陈老师介绍,这是黄梅戏学员们今日的早课,他们是暑期培训班的第一批次学员,在暑假期间,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会提供教学黄梅戏工作,为每一位有学习黄梅戏想法的学员提供机会,同时在其中选拔天资不错而且勤奋努力的学员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在练功房中,青年演员正在练习基本功,陈诚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除了唱腔以外,仪态,身段都是一位优秀的黄梅戏演员的基本素养,在练功房内训练的就是演员的仪态与身段。这些青年黄梅戏演员顶着近40度的高温,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一个动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非虚言,这些青年演员为了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数年如一日的在练功房练功。据悉,这些青年黄梅戏演员要在早上六点前进行吊嗓等一系列工作,一直持续到将近九点,之后吃过早饭,进行仪态与身段的训练,日复一日,他们为此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可以说,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黄梅戏事业。
在参观过程的最后,实践团成员先前了解到吴海蓉老师多次在剧团演出中扮演七仙女一角,于是特地向吴海蓉老师讨教学习演唱《天仙配》片段,基于此,吴海蓉老师对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指导,将黄梅戏的传统韵味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吴海蓉老师为众人详细分析了黄梅戏与京剧等剧种的不同之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各个不同剧种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讲清楚。吴海蓉老师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认可,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一段简短有趣的谈话。在谈话中,实践团成员认识到黄梅戏青年演员不足是黄梅戏发展的重要问题,有成员提出运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进行运营,吴海蓉老师表示认可。在吴海蓉老师上课过程中,前期查阅的资料与老师的指导相映衬,帮助实践团成员对黄梅戏唱腔的运用有了基本的了解。
传承和发扬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参与。当地戏剧团也十分珍视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宣传和传承,让黄梅戏这一传统艺术能够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经过一天在宿松县新黄梅戏演艺公司的参观,成员们对黄梅戏在宿松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黄梅戏的推广有了更宽阔的思路。成员们表示会在此次实践中继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宣传推广黄梅戏及文南词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属于团队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宋佳桐采访新黄梅演艺公司董事长陈诚老师 通讯员 高飞 摄
图为吴海蓉老师给实践团成员上课 通讯员 高飞 摄
图为黄梅戏学员练习基本功 通讯员 高飞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吴海蓉老师合影留念 通讯员 高飞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2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