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非遗密码 助推文化振兴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浙江理工大学“红兴乡村,浙理播客”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于2023年7月26日前往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探寻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寻访非遗带头人 探索传承共富路
实践团队于7月26日上午到达蓬街镇“红旗粮仓”共富工坊。“红旗粮仓”是为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围绕“非遗”与传统手工艺、锚定打造全区首家以非遗为主打、来料加工+农文旅相融合的“共富工坊”。在这里,团队成员们采访了驻扎在工坊的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艺人。
路桥区非遗项目——“布贴画”与蓝花布印染技艺代表传承人张秀洁的壹朵文创工作室是最早入驻红旗粮仓的两家“非遗”工作室之一。正如张秀洁“把生活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工作室内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嗡嗡作响的咖啡机、蓝花印染布料围做的柜门……在温馨明亮的工作室里,张秀洁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布贴画的历史与创作内容,分享了她是如何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当下进行更为大众化的创新与推广。
在张秀洁老师的建议下,团队成员们也亲身体验了一把布贴画的制作过程。剪裁、包边、拼贴……大家边听张老师对不同技法的讲解,边动手完成布贴画的创作。在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通过与工作室其他工作者的交流,了解到壹朵文创工作室在入驻的两年多时间里鼓励小伍份村及周边村居的闲置劳动力参与到非遗文创产品的生产和制作中来。经过张秀洁老师的改良,布贴画的工艺相对简单而又富有趣味,文创产品主题丰富、内容多样,同样吸引了教育部门的青睐,有计划将布贴画带入校园、寓教于乐。
完成布贴画的制作后,团队成员来到了同样驻扎在工坊内的陈真草编工作室。推开工作室的大门,印入眼帘的便是装饰有上百种草编工艺的展示墙。再往里走,由不同草编技艺编织而成的帽子、摆件令人目不暇接。在采访中,陈真老师讲述了其在国外留学时就探索利用草编产品创业,后来回国担任凯佩诗雅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继承家族草编事业的历程。
在工作室的门口,实践团成员们注意到展示板上面向周围村村民收购草编半成品、成品的启事。陈真老师解释道,草编手工坊通过专业老师教学,教会学员相关草编技艺,并按件数收购成品,深受村民欢迎。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会通过优先外包材料业务给贫困学生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收入。采访结束后,实践团与陈真老师一起在草编工作室里留下珍贵的合影。
对话巾帼创业者 丰实乡村文化粮
实践团队于7月26日下午到达蓬街镇金大田村文化礼堂。文化礼堂既是村民精神生活的滋养地,也成为了路桥区的巾帼创业孵化基地。在基地的扶雅书院里,实践团成员见到了巾帼新农人许艳。谈及开设书店的初衷,许艳老师坦言,“开一家乡村书院,影响一些人”。她希望通过书店来丰富当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自己的儿子和村里其他的孩子能够生活在文化熏陶的书香中。
作为一名乡村文化工作者,许艳老师表达了对实践团队的欣赏。提及青年大学生可以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她给出了诚恳的建议:参与各种类型的下乡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并从中寻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人才后备军,更应该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与责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为时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28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