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寻梦青海,丝路传情”社会实践队经过近三十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目的地青海省德令哈市。在德令哈市二中,实践队通过创新性建设主题课堂,达到教育帮扶、教育关爱、教育促进的目的,并与其共建“青年志愿服务基地”。
综合拓展主题教育,打造魅力七彩课堂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习内容,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练就新学习技能,队员们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并制定了详细教学计划。开设“理想信念教育”、“绿色上网”、“心理健康”、“户外素质拓展”、“摄影艺术”、“三笔字教程”等六大主题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
7月22日,孩子们迎来了最为期待的户外素质拓展活动。为了保证每个孩子的安全,实践队员们穿插在他们之间围坐在一起。第一个游戏是“解手扣”。大家看着互相打结的双手都笑了,这时,队员李丽为大家讲解这个游戏的用意。“有时候我们喜欢呆在思维舒适区,习惯定向思维,而这个游戏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在队员们的指导下打结的双手灵巧的松开,孩子们又惊又喜,玩的乐此不疲。
第二环节“信任背摔”完全借助外力,完全信任别人。连一向大大咧咧的赵亚妮也大喊着拒绝参加这一环节,其他孩子见状也面露难色。李丽一把搂过她,安慰着说:“没事没事,我们都在这呢,一定会接住你的。”只见孩子们大声喊:“你准备接受挑战吗?“准...准备好了。”她仍然害怕的闭上眼,两只手紧紧攥在一起交叠在胸前。孩子们一个接过一个有力的托着她的后背,亚妮最终完成了挑战!“亚妮,还害怕吗?”“什么感觉?”“会掉下去吗?...孩子们一拥而上叽叽喳喳的问着亚妮,看她又羞又喜的躲开,队员们笑道:“亚妮是女汉子,她才不怕呢!”这下,孩子们笑得更厉害了,欢腾热闹的气氛充盈了整个校园。
渴望促发00希望成长,理想助力梦想飞扬
在这些天的朝夕相处中,这群孩子们不断地给队员们带来惊喜与感动。邵得萍和崔艳菊两个孩子在未开课前就等不及要与队员交流,甚至为此特意拖后了放假时间。队员童鸿祖也是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人,为了鼓励两位“小老乡”好好学习,不要放弃。他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走出青海,考入心仪大学的励志事实。原本还怯生生的艳菊与得萍听得十分入神,并大胆的进行提问。
随着对话的深入,她们介绍了德令哈二中的教育教学及食宿状况。在听到父母们对学生教育十分上心,支持她们不断接受高等教育时,大家松了一口气,看来“再苦不能苦教育”的观念基本深入人心。在队员刘浩源问及师资情况后,教师队伍流动性差、学历偏低等问题凸显。年轻教师留不住,留下来几十年的老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及自身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下的状况引起了队员们的关注。得萍面露难色,说道,“很少有老师提问,我们也想多点时间与老师互动。”在谈到人生理想问题时,考虑到她们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闵铧锐转而鼓励她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座右铭。艳菊害羞的捂住脸,摆摆手,在一旁的得萍拿起笔,在纸上一笔一划的书写着自己的座右铭。略显稚嫩却异常认真的笔体下赫然写着: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队员们看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一架由队员张秉鑫操作的航拍仪盘旋在德令哈二中的操场上空,航拍仪里孩子们和实践队员们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跳起来欢快的舞蹈,一起兴奋地向天空招手。“嗨”,“你好”,“这里是德令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活泼的孩子深深感染了队员们,仿佛重回那段青葱懵懂的岁月。
在透蓝的天空与大团棉花云下掩映的校园里,实践队员们讲述、聆听、感动、不舍。从学生变成老师,从老师变成学生,多天的实践教学让队员们对思政课教学、对教师这一职业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对日后的学习有了更为严谨的态度。教育是神圣的,教育是崇高的,教育是一片树叶来撼动另一片树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2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