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活力,7月3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来到了广东省潮州市开展非遗文化相关主题活动,通过在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白塔小学开展的义教活动和对非遗大师进行的访谈工作,为推动潮州非遗文化在潮州大地切实作出了贡献。
童心培育,厚植情怀。为了加强青少年的非遗文化教育,实践队开设了非遗文化理论课程,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展示,积极活跃的互动,以手拉壶文化为切入口,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强国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介绍潮州的非遗文化。与此同时,实践队借传播非遗文化之契机,向同学们介绍了佛山著名的非遗文化——咏春文化,并在课堂上传授咏春拳的相关知识。此外,实践队还开设了手工制壶课程。队员向队员发放陶土教具,展示陶艺之后,便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心中的非遗手拉壶,感受手工制壶的趣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同学们体悟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本土乃至全民族非遗文化的自豪感。实践队通过开展的非遗文化课程,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的意识,厚植非遗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为学生讲解潮州非遗文化手拉壶的历史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翁翰湘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同学们讲解潮州文化知识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翁翰湘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向学生进行陶艺示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翁翰湘 摄。)
(图为同学们用陶土教具发挥想象,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手拉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翁翰湘 摄。)
赓续文脉,今人共守。潮州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实践队队员为树立学生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不仅以多媒体为工具,借助保护非遗文化的相关视频,向学生讲解潮州非遗文化保护的相关知识;还以潮州特色非遗文化——手拉壶文化为例子,向学生说明非遗文化的珍贵程度,并结合非遗文化的现状充分强调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让非遗得以赓续,关键在人。广大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只有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才能厚植非遗人才的沃土,非遗文化的传承才得以后继有人。
(图为实践队队员结合非遗保护视频让同学们对非遗文化保护有进一步了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翁翰湘 摄。)
对话非遗,薪火相传。为保护与传播潮州非遗文化,照亮非遗传承之路,实践队前往大师工作室对黄树藩大师进行了访谈录制工作,借助互联网将访谈视频发布于各个平台上,让民众更好地走进手拉壶文化。在访谈过程中,黄树藩大师亲身为我们示范手拉陶器的过程。他自豪地表示,凡是他亲手制作的陶器,只要进窑,就一定是精品。因为黄树藩大师在每个步骤完成后都会仔细检查,所以进窑之前,他已经把次品都淘汰了。不仅大师毫不含糊的匠人精神令人敬佩,他坚持创新的做法也十分可敬。大师传承了历代枫溪手拉胚艺人精粹,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平衡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创作了现代版的“风炉薄锅仔”,让几十年来难得一见的风炉薄锅仔重现历史舞台。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黄树藩大师坚持创新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实践队将访谈视频充当人们走近非遗的“桥梁”,让民众在感受手拉壶文化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体现了潮州文化的深厚内涵。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进行对黄树藩大师的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翁翰湘 摄。)
(图为黄树藩大师在进行手拉朱泥壶的制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翁翰湘 摄。)
(图为大师亲手制作的手拉朱泥壶成品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翁翰湘 摄。)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关乎文化血脉赓续、文化战略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实践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和宣传推介,为加大非遗传承弘扬力度,持续焕发潮州非遗文化新活力,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赓续潮州文脉贡献了属于佛山学子的一份青年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9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