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通大学子“三下乡”:大学生宣讲垃圾分类,为环保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南通大学理学院 作者:孙冉冉

自7月3日起,由南通大学理学院数学师范222班6名志愿者组成的“追青逐绿”—垃圾分类宣传小组在南通市开展为期4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垃圾分类走进群众心里,落实行动之中。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为淡薄,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明确指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2019年,总书记也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整个社会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使他们从小养成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也为进一步加强宣传者自身对垃圾分类这一活动的认识,“追青逐绿”小组应声而成。

此次活动主要采取线下调查、数据收集及分析等方式,通过走访等形式,了解不同社区内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情况,并且在调查基础上,对垃圾分类意识情况进行分析,并制作宣传措施。

图为团队成员首次开展线上宣讲活动 杨娜 摄

7月15日下午,第一次线上宣讲正式开始。面对垃圾分类这个主题,小队成员将其分划成分类原则和分类好处等四大板块,用丰富的图片、形象的类比将垃圾分类这一概念讲的深入浅出,在听众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不仅如此,成员们还将生活中常见垃圾的类型列举出来,给前来参加宣讲的听众一个直观的认知,让其在日后的生活中快速地分辨垃圾种类,节约时间。紧接着,成员逐个发表践行垃圾分类时的感悟,给听众带来正向的反馈。宣讲活动结束之后,指导老师及时进行总结、鼓励。在活动中,成员们逐渐熟悉彼此,团队磨合成功,每一位成员都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内发挥各自的特长。

在此次宣讲活动之前,成员对如何直观展示垃圾类型进行讨论,最后一致决定提前制作垃圾卡片,到现场后分发给群众,引导他们将卡片投入正确的分类垃圾桶内。在小游戏中传输分类的概念,增强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总书记说过,“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小组成员积极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追随总书记的步伐。垃圾分类不是少数人的义务,而是所有人的责任。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实现垃圾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数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分类还可以减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通过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通过垃圾分类,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开处理,可以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南通大学理学院 “追青逐绿”—垃圾分类宣传小组一直秉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理念,通过各有特色的宣讲活动让“绿色”、“低碳”、“环保”等概念深入人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帮助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分类看似随手小事,实为国家大事。每一位意识到其重要性的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让垃圾分类落实到实处,为环保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调查和宣讲过程中,不少群众增强了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知,纷纷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提高分类意识,养成分类的好习惯,并且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垃圾分类。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内开展线下宣传 王晨奕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烟台理工学院三下乡: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大学生网报滨州7月24日电(通讯员孙有通)2023年7月24日,曈芽志愿服务队在无棣县爱心小学开展“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特色课程,此课程包括五个部分,即为什么要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全国推广普…
湖北学子三下乡:缅怀先烈,砥砺前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为响应国家百年党史学习的号召,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2023年7月27日,湖北医药学院“忆往弘英”社会实践队队员刘一鸣前往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革命烈士纪念园,探寻党史足迹。19…
湖北学子三下乡:人生因支教而精彩,生命因支教而灿烂
支教已经结束了好几周,思绪不断的涌来。孩子们在周五时的挥手告别,若刚好刹那是永别,应当如何去思考?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在不断的经历离别。我曾有过许多幼稚的想法,在小学的时候,我想要天天陪我…
湖北学子三下乡:支教在路上,童心齐飞扬!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支教老师可能只在他们小小的生命中出现一次,但他们会用一辈子记得你。老师们很幸运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很幸运能与他们一同成长。愿我们小朋友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永远赤诚、善良…
南工程学子七彩假期:推进学业辅导,探索精准扶幼趣氛围
基础教育为民族复兴筑牢稳固根基,为加强小学生朋友们对义务教育的认识,2023年暑期南京工程学院“天印筑梦,童心向党”志愿服务队在多地开展了“基础课堂”,将趣味性融入基础知识学习,数学课上播放相关纪…
湖北学子三下乡: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关怀
对于学生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教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他们的眼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能够通过支教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正确的鼓励和指引,让其身心健康发展。当代科技发…
以青春之名庄严宣誓,以榜样力量砥砺前行
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殷切嘱托,从伟大的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际活动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7月26日,西华师范大学“点点青马星光,擘画乡村骄阳”实践队前往杜光华纪念馆参观…
振乡村,树山村,生态振兴
振乡村,树山村,生态振兴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树山村,树山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通安镇西部、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分15个自然小组都是依恋山脚,有农田1050多亩已全部调整种植高科技的树山“翠…
枣院学子三下乡:遨游千年运河,传承鲁南文化
为宣传台儿庄运河文化历史、聆听运河故事。7月6日枣庄学院传媒学院运河文化创新团队来到了台儿庄运河遗址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运河文化考察活动。随着实践进程的推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年轻一代…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走访村户孤寡老人,传承敬老爱老美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经济压力都很大,照顾老人的时间很少,村里的孤寡老人也日渐增多,为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