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二十大报告的号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乡村人民精神文明建设与科普能力建设,7月14日,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赓续红色记忆,赋能乡村振兴”赴公安红色专研实践队,于公安县章庄铺镇东岳庙小学开展《神奇的绳结——中国结》、《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小小科学家》以及《中国工艺美术——黏土课程》等特色课程。
图为孩子们在《神奇的绳结》中展示自己所作的中国结。方佳怡 摄
小小的绳结,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几根长长的彩绳,将孩子们传承文化的心编织成梦。在二十大的引领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实践队开展《神奇的绳结——中国结》的特色文化课程。为孩子们上课的队员表示,中国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负责教授中国结相关知识的刘梦茹老师表示,中国结特色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更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的一种渠道,亲身参与和创作,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旨在增强青少年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图为孩子们在课堂上利用卡牌进行垃圾分类。景素婷 摄
为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实践队开展《变废为宝》的特色课程。在课堂上,实践队队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学习到正确的分类方法。队员通过卡牌游戏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孩子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废旧瓶子做出陀螺。孩子们表示第一次知道平时生活中的废品还可以做成这么有趣的玩具。小老师们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到环境保护、垃圾“变废为宝”的意义和快乐,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原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图为在《小小科学家》课堂上孩子吹“泡泡龙”。方佳怡 摄
一声声惊呼从教室传来,在《小小科学家》的实验课上,是学生们看见不同实验结果发出的惊叹。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科教事业快速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个背景下,《小小科学家》动手课堂的开展,旨在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协助培养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小小科学家》课堂上以做实验为核心,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的科学才能和探究世界的机会,通过对水的表面张力、毛细现象以及静电现象等这类日常生活的科学现象进行自主探索,学生们亲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培养其科学思维。
图为在黏土课上孩子们合力完成青铜器模型制作。苏楠 摄
从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美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践队开展的黏土手工课为学生们提供亲手动手制作、塑造出各种造型的条件,给学生们预留出动手和想象空间。黏土老师谢仙敏表示,将传统技法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学生们在黏土课堂上可以通过揉捏、塑造、雕刻等过程,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青铜器模型,在培养学生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和观察能力,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主观创造意识。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中国传统青铜器的魅力,让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逐渐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所推出的系列特色课程深刻贯彻二十大精神,为促进乡村振兴再添新力。了解、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的绳结》;教会孩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坚持科教兴国、从小培育科学素养的《小小科学家》;发现美、了解美、创造美的《中国工艺美术——黏土课》,都让二十大精神“飞入乡村百姓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4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