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关注乡村振兴,鼓励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引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大学生赴宁都县开展蔬菜大棚实地调研实践团”(后面简称实践团)来到赣州市宁都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不忘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嘱托,深入群众,走进基层,顺着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脉搏,与当地民众一同“探寻百年大屋,领略客家古色民居”、“走进百年古村,探寻客家文化”,也不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童心港湾,暖心相伴”,牢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开展“观大棚种植,感农业魅力”活动,最后以探访红色纪念馆的方式感悟这片土地上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
探寻百年古迹,共赏绝代风华
在时间的冲刷下,过去的人和事大多随着岁月的风沙被掩埋了,但留下的建筑、书籍和老物件还讲述着曾经的故事,让人在恍惚之间,依稀看见时光上游的景象,瞥见特殊的文化和历史一角。实践团成员在本次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到被称为“东里一望”的百间大屋,它由祠堂、议事厅、金银谷物仓库、廊房、厢房、绣花楼、私塾、仆人房、庭院、碉楼等一百多间房屋组成,恢宏大气,雄伟壮阔。屋与屋相连,宛如山峦相接,形成连绵之景,光阴流转向前,脚下的青石板路与古屋与灰墙尽管有些许残破,也颇有一番经历风雨的沧桑之美。本次实践活动成员们不仅领略了赣南客家令人啧啧称奇的风水景观,更是见证了绚烂的客家文化,感受了淳朴的人文风情,感悟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图为俯瞰百间大屋。邱聪摄
图为航拍“东里一望”一角。邱聪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古屋中游览。邱聪摄
魅力非遗展风采,助力非遗活态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一方文化。文化是历史的反映,是历史发展的沉淀。据传客家的先民们在长期的采莲劳作中,为消除疲劳或传递情感常常歌唱诉情,随着采茶歌的传唱,茶农们依据茶山劳动的动作,加上纸扎茶篮、扇子、手帕等进入民间灯彩的行列,发展成了如今载歌载舞的茶篮灯的歌舞形式。而客家刺绣融合了中原与吴越、广府、闽越等诸多汉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吸纳了中原汉族、畲、瑶、苗族图腾吉祥文化符号,综合了土布、刺绣、手工打制银饰等传统工艺,是客家人薪火传承、勤劳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客家民间美术的重要载体,凝聚了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审美心理和文化价值观。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非遗技艺的历史底蕴,在已经年迈的传承者倾其所有、用尽全力表演的台前,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冲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风采和它内含的波涛汹涌的情感,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外在体现形式,应该让更多人看见,感悟到这非遗之美。
图为文化传承人表演客家刺绣并指导实践团成员。邱聪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尝试客家刺绣。邱聪摄
图为当地表演队为实践团展示茶篮灯。邱聪摄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表演队合影。邱聪摄
关爱留守儿童,筑牢安全防线
留守儿童是乡村发展的短板,也是迫切需要关爱帮扶的群体,做好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对乡村振兴具有长远的影响。实践队员们从孩子们的爱好入手,与留守儿童展开兴趣讨论,在此期间,实践队员通过陪孩子们游戏、做手工、表演魔术以及介绍防溺水知识等活动形式,与留守儿童友好互动并深入交流,解放了孩童们的天性,鼓励孩子们勇于追求梦想,提高孩子们防溺水意识,为留守儿童保驾护航。通过本次活动,成员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现应有的风貌,同时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传播知识、拓宽视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进一步推进乡村教育提升,助力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和条件,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留守儿童做游戏。叶城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陪小朋友一起完成手工。叶城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留守儿童介绍防溺水知识。叶城摄
图为实践团与留守儿童合照。叶城摄
观大棚种植,感农业魅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农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事基础,当地农户在政府的协助于引导下,该地区依托政府出资+农户贷款建造模式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方面,政府邀请技术员到大棚基地驻扎指导农户培育作物;大棚的灌溉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取水方式为水泵取水,政府出资修筑蓄水井;灌溉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模式,能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节约成本,在保质保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在销售方面,当地政府统一组织收购并对外销售,保证农户劳有所获。了解大棚的基本情况后,实践团成员对大棚土壤进行了采样,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测得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数据,并结合大棚基本情况对现有大棚进行智慧赋能,实现高水效灌溉及精准管理,同时兼顾生态保护的改造。
图为当地技术人员给实践团介绍大棚采用的水泵装置。邱聪摄
图为技术人员给实践团成员介绍大棚结构。邱聪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泥土进行取样。邱聪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连接滴管。邱聪摄
赓续红色血脉,笃行奋进新征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思政课”,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不忘初心,引领和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红色精神,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实践团前往宁都县梅江镇迳口村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开展了以“学思践悟二十大,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走读活动。通过本次走读活动,同学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赣南苏区的精神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把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革命烈士们在艰难困苦面前百折不挠、不懈追寻的革命斗志深深鼓舞着大家。作为当代青年,在新征程上,要满怀乐观和自信,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俯瞰反围剿纪念馆。邱聪摄
图为反围剿战争关键人物圆雕(从左往右依次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邱聪 叶城摄
图为老师带领团队在序厅里的党旗前宣誓。邱聪 叶城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老师的讲解下观看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经过路径的沙盘。邱聪 叶城摄
图为团队在将军纪念馆中认真观看反围剿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将军生平。邱聪 叶城摄
乡村振兴青年行,强国有我青春为
青马扬帆正当时,笃行逐梦显担当。南昌工程学院的青年们始终遵循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奋斗践行“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青春誓言,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2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