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安徽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井冈山管理局关于引导动员青年学生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由商学院组织了一支“井冈情•中国梦”志愿宣讲服务队,队员们于26日至28日前往江西省井冈山市开展红色经典解读、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等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来到了位于革命老区井冈山市重山之巅的黄洋界。在登上黄洋界山顶的路途中,实践队队员们不仅参观了黄洋界哨口工事、哨口营房、黄洋界炮台,瞻仰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还去到了著名的朱毛挑粮小道,重走当年的革命艰辛路。
在登顶黄洋界的路途中,队员们首先到达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矗立的地方。仰望此碑,队员们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战士在此处誓死保卫根据地、抵御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攻的画面。随后,队员们又来到了著名的黄洋界炮台,这里居高临下,风景优美,视野开阔,早无当年战争硝烟的痕迹,但炮口朝向山外,挺立在悬崖边的老炮台,仍无声地记录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每位参观者要铭记革命烈士们浴血杀敌的英勇事迹,更加珍惜烈士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重走挑粮小道,回忆扁担的故事
实践队从黄洋界炮台走下不远,就到了著名的黄洋界走进挑粮小道的入口。这是曾是当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敌人实行经济封锁,粮食短缺的艰苦情境下,带领井冈山军民从宁冈大陇等地往返将近50公里山路,挑粮上山补给军队和群众时所走过的山间小路。挑粮小道由黄洋界山顶曲折蜿蜒又陡峭狭窄,延伸向山下密林深处,上下十分具有挑战性。实践队队长范嘉荣同学回忆起了小学语文课本《朱德的扁担》中,朱德挑粮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当课本走进现实,令人感慨万千,于是范嘉荣同学自告奋勇挑起了半山腰上用于体验的扁担箩筐,再走革命征途,重温艰难岁月,体会到了红军将士们所经历的磨难。参观的最后,队伍抵达红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再次在旧址中,全面学习了黄洋界发生的革命故事。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挑粮小道”。朱家宝供图。)
发扬黄洋界精神,努力艰苦奋斗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正是红军战士们顽强斗争、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才为黄洋界保卫战带来了胜利的曙光,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奇迹。队员们在黄洋界回顾斗争历史,登高望远,几日来的学习感悟在这一刻更加深刻强烈。队员们在了解到的无数革命故事中,意识到今日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党的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打破压迫,争取解放所换来的。重走前人的路,才能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更要不断学习先辈精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图强,创造辉煌。
(图为实践团队于黄洋界合影。朱家宝供图。)
寻根龙江书院,践悟“井冈山会师”
龙江书院前栋右侧石拱门有一副对联,不禁吸引我们,令我们驻足观看,上联:白军里将校尉饮食不同,下联:红军中官兵夫薪饷一样。这副对联深刻地反映了新型人民军队与旧式军阀部队的鲜明差别——官兵平等。
(图为实践团队龙江书院前合影。朱家宝供图。)
大门门首悬挂“龙江书院”黑漆描金木匾。通过查询资料,我们了解到该书院见证了朱毛会师。井冈山会师之后,1928年4月28日,指挥部队担任掩护任务的毛泽东回到了砻市,他听说朱德等人住在龙江书院,立即带领几名干部赶来,在书院的门口和朱德同志第二次会见。接着他们一道登上书院的最高层文星阁,进行了亲切的交谈。盘算着之后的革命计划和未来。我们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对龙江书院的了解更加透彻,也领悟到了毛泽东同志表现出的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于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前合影。范嘉荣供图。)
井冈山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井冈山精神是革命先烈用血汗凝练而来,我们要当好红色宣讲员,以坚定的信仰、不变的初心,用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志愿宣讲,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4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