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老式织布机那嘎吱嘎吱的响声?如今的孩子们是否还认得,那些陪伴中国人几千年的碾、磨、碓都长什么样?在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巴蜀地区,有这么一座博物馆,能带人们走进时空隧道,感受农耕文化魅力,记住通往故乡之路,留住悠悠乡愁。2023年7月26日,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就来到了这座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
巴蜀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天府之源,始为望丛时代在郫都以农耕之术和治水之智开创。博物馆门口,矗立着望丛二帝的塑像,塑像以山川为体,天人合一,体现了望丛二帝与大地共生,与日月同辉的宏伟气势。走进博物馆,入眼便是立面浅色大理石“山水”造型墙面,层峦叠错的“山水”化为空间符号,隐喻天府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之气与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之风,也暗示着一场巴山蜀水间的千年农耕传奇序幕的渐渐拉开。
这座博物馆紧邻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占地面积约8亩,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体采用框架式架构,主要展示内容包括巴蜀农耕文化渊源、传承重大历史事件、传统农耕技艺、巴蜀农耕生活习俗、乡村振兴等方面。
博物馆分为三层,以顺时针方向来设置展线,依次按照历史时代为序将三个部分贯穿起来。第一部分介绍的是农耕文化的源头,以及先秦、唐宋时期天府优越秀冠农耕发展阶段;第二部分空间设计提取川西林盘建筑元素,场景以典型巴蜀农耕生产生活为主,呈现出“天下粮仓”“海纳百川”的天府文化气质;第三部分则主要以影像形式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巴蜀地区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到战旗村考察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事件。
我们看到,整个展厅设计运用了大量油画、艺术创作以及场景塑形,包括雕塑及多媒体结合的展示,营造多重感官体验,让观众在加深对天府农耕文化认知和了解的同时,更能直观全面感受其气质。同时团队成员们在自己的家乡也寻找到各种农耕器具,追溯了解其文化发展。我们作为农业大学的学子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发展,为中华农耕文化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农耕文化的源头和发展,让我们对农耕文化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深深地体会到农耕文明的历史演变,大家都决定要以自己的努力使农耕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3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