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六安市7月31号电(通讯员 方志勇 汪梦晨)
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九一六”茶园开展了主题为“追寻伟人足迹,感悟茶道文化”的实践活动,体验采茶的过程,观察毛泽东时代的劳动工具,更加切实感受时代变革下劳动工具的革新。这里展出的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生活器具等实物。在这里参观时、好似走进了时光隧道、一张张历史照片,实物或是,在不知不觉间将人们的思绪引入那似火年代的与红色记忆当中。
图为实践队观察到的毛泽东时代人们的生活用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方志勇 供图
实践团队来到“九一六”茶园陈列馆,步伐的迈进,一件件毛泽东时代的物品出现在实践团队成员们的眼前,深刻了解那个时代的劳动方式。红色文化在一件件物品上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将红色基因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有人不禁感慨“这些东西你们这一辈恐怕都没见过了”,如今科技的进步老一辈人所熟知的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弭。粑粑托、煤油灯、算盘、留声机、摆件、邮筒让实践队员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感受到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适应新时代要求,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茶园中茶文化与红色记忆共存。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才是传承的目的。既要做文化命脉的维系者,又要做文化发展的推动者。
“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当年,在毛主席号召的指引下,舒茶人民相继在适宜种茶区开辟标准化茶园。“九一六”茶园中漫山遍野的茶树为当地居民带来持续的收入,符合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在助力着乡村振兴,今天的“九一六”茶园不仅盛产茶,同时也作为4A景点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打卡,“九一六”茶园已然成为舒茶镇的标志。传承红色基因,茶文化在当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茶文化因红色文化而闻名、红色文化因茶文化而得以传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九·一六”茶山,依旧担负着的种植和生产的历史使命,更蜕变成了现在的六安市舒城县高效茶叶科技园区、六安市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近几年来,政府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提高种植技术,改善生态环境,使茶叶得到长足发展。让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让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融合效应正持续释放。
走在茶园,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交谈中了解到了更多的茶叶的知识,最适宜的采茶季节已过,茶叶的价格也会有所下降,但在茶园中依旧有身影在忙碌,从采茶到炒茶、筛选、干燥、包装,新科技的发展赋予了茶叶更多的可能。机械化发展省去了许多人工,靠近炒菜的房间便能在外嗅到浓郁的茶香,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结合,赋予了“九一六”茶园更深刻的内涵,政府的支持也在推动着茶园向着高质量的道路发展。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繁荣国家,历经两年,将毛主席当年指点的青岗岭开辟成了高标准梯式茶园。而此项工程完全是靠人工手拉肩扛并付出了辛勤汗水而缔造的,茶树适宜在雨量充沛、阳光漫射、高山云雾的环境下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三化示范茶园创建作为工作的重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当地茶文化发扬光大。
图为实践队成员登上梯式茶园。中国青年网 方志勇 供图
这次活动脱离了原本熟系的环境,锻炼了实践团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会沟通能力,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对劳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劳动工具落后而被淘汰,积极适应时代变革,才能融入社会、团体,在工作过程中事半功倍,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茶叶的相关知识,了解其生长条件、经济效益、制作过程、采摘时间,让实践团队的课外生活有了充分利用,追寻伟人的足迹,让实践团队明白将自己融入社会的熔炉里,发挥自己的作用,脚踏实地做行之有效的事、有利于他人的事,实践出真知,带着思考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广阔的新时代实现自己的抱负,做新时代追梦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
图为实践队在“九一六”茶园的合拍。通讯员 方志勇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