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青科大学子倾情演绎经典红歌,唱响圣地延安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青岛科技大学“听见延安”乡村振兴观察团在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思政课,通过音诗画形式,传唱经典红歌《保卫黄河》与《南泥湾》,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首不朽音符——《保卫黄河》,激越澎湃地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高坡上、在宝塔山下、在延河岸边……喷薄唱响、奔涌而出,唤醒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斗志。实践队队员们来到壶口瀑布,用雄浑壮阔的歌声表达着不断坚定的高远志向。
在黄河岸边,实践队队员邢震宇用二胡演奏《保卫黄河》,激昂的二胡声伴随着奔涌的黄河之水,仿佛再一次重现了革命年代的声声号角。队员们深刻领会到了中华民族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切身感受到黄河壶口地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魅力,更加坚定了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与勇气。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南泥湾,一段不老的传奇,一段永恒的经典。这里曾经有过一片荒凉:杂草丛生,野兽出没;这里也曾有过一番火红;沃土万顷,窑洞满山。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军民克服重重困难,用勤劳的双手,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由此形成了南泥湾精神。
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致以慰问,一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由此诞生。伴着歌声,实践队队员走进南泥湾。站在碧波万顷的水稻田边,微风拂过脸庞,“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大好风光一览无余。队员们来到南泥湾党徽广场追忆党的初心和使命。实践队指导老师赵杰为队员们讲述三五九旅的故事与南泥湾精神,大家对南泥湾精神的前世今生和时代内涵有了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物质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南泥湾精神,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史诗。
这场声入人心的音乐思政课,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革命精神讲深、讲透、讲活,创新了思政教育传播形式,队员们备受鼓舞,深受启迪,大家纷纷表示,将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祖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1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