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一路‘统’行实践队”以“寻非遗文化,促两创发展”为主题,来到烟台开发区文化馆,探访中国渔灯文化之乡背后的故事。
顶着炎炎夏日,我们踏入烟台开发区文化馆。跟随馆长的步伐,我们来到了渔灯节文化主题的艺术陈列展厅。一进入展厅,挂着的花灯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以鱼为主题的每一盏灯都是那么的生动喜庆。这些作品勾起我不久前参加的渔灯节的回忆,真的是应了辛弃疾的那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从展览的成品和馆长的讲解中,我们大致了解了渔灯节简介、历史渊源、规划、保护和传承、媒体关注、民俗掠影等部分。渔灯节原是沿海渔民自发组织的祈求渔船平安、鱼虾满仓的祭拜活动,是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专属渔民的节日,渔灯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正月十三或正月十四午后,渔民从各自家里抬着供鱼、猪头等祭品,打着彩旗,一路放着鞭炮,扭着秧歌,敲着锣鼓,先到龙王庙或海神娘娘庙送灯、祭神,再到渔船上祭船、祭海,最后到海边放灯。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渔民向城市化居民的转变导致渔灯节传承的社会基础发展变化,再加上一些熟知祭祀活动的老渔民,因年事已高退出舞台,渔灯节也面临着新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冲击。对此,馆长应道:“渔灯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十分重要。烟台开发区也根据实际做了许多发掘抢救工作,加大保护力度”。没错,渔灯节作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借助媒体、结合旅游业,让中国渔灯文化“活在当下”,才能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现在的渔灯节日还增添了在庙前搭台唱戏及锣鼓、秧歌、舞龙等种种群众自娱自乐活动。
可喜可贺的是,据了解,2008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渔灯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3月3日,烟台开发区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渔灯文化之乡”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荣获国家级文化之乡称号的开发区。这也是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渔灯节再添的一块金字招牌,烟台开发区由此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渔灯文化之乡”。活动期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旅游观光,既促进了文化交流,又拉动了旅游经济,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看到渔民满载而归的幸福模样。“渔灯渔灯,鱼虾丰登,照亮引路,护佑平安”,每一盏灯都是渔民与其家人们的祝福与希望。在渔灯节这一天,他们永远相信,红色鱼灯所带来的好运,将保佑他们出海平安,收获满满。渔灯节延续了500年,这也是渔民每年一度对海洋的感恩典礼。
经过本次参观文化馆展览之后,我们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灯节的发展与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深感我们青年对于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推动渔灯节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青年一代的视角讲述好中国非遗故事,助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渔灯节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
庆祝节日的形式在变,但海上英雄们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变!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愿传承并创新中国渔灯文化,守护人船平安。(通讯员 朱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8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