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罂泛春华”,探寻非遗紫砂文化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砂罂泛春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7月25日赴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壶制作基地开展调研学习。丁蜀镇是紫砂文化的发源地,有紫砂陶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和团队成员们有幸参与了此次调研实践。这个优美的古镇中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许多身怀技艺的紫砂壶手工制作大师在此工作、生活。在如今这样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能有这样不忘初心、坚守非遗文化传承岗位的手艺人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怀着向往的心情踏上这片土地,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我们接受着紫砂气息的熏陶,感悟着内心的宁静。
喜共紫瓯吟且酌——紫砂壶的实用性
在我们对紫砂壶大师华先生的采访中,他这样说道:“紫砂是因茶而生的。其本质是作为茶具而存在的。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文人墨客的参与,所以赋予了它许多的文化内涵。”是啊,归根究底紫砂壶的创造是为了泡茶的时候使用,其功能性要贴近生活,符合人们的喜好。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比起壶的样貌、美学艺术,最应该注重的是壶的实用性。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在生活中,许多人在追求事物完美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与目标背道而驰,其实就是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再华丽的外表也抵抗不住本末倒置带来的冲击。因此我们在宣扬紫砂文化时,最先注重的是它的功能性、实用性。
图为华先生为成员们展示紫砂壶的实用性。南京财经大学秦嘉悦 摄
一片冰心在玉壶——紫砂壶的美学艺术
紧接着,我和团队成员们来到了紫砂博物馆进行参观。进入博物馆内,映入眼帘的便是各式各样、风格万千的紫砂壶。几何体造型、自然体造型、筋纹器造型、水平壶造型······每一种都充分展现了手工艺人精湛的技术和极高的审美。看着展柜中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紫砂壶,我不禁感慨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被传承下来。紫砂壶饱含岁月的痕迹,仿佛一首古老的诗,字字珠玑,句句流光;紫砂壶雕刻着时光的纹理,每一道纹路都是岁月的眼泪,流淌出唯美而动人的故事。作为这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当有宣扬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图为成员们参观紫砂博物馆。南京财经大学胡昕悦 摄
紫砂竹林情意深——紫砂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顾绍培紫砂艺术馆拜访紫砂壶大师顾先生。在探讨非遗传承的问题时,顾大师指出:传统技艺受到科技发展、智能生产的限制。虽然流水线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这也导致愿意学习紫砂制作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要知道,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才是非遗,才是我们需要保护的。技艺失传了,自然也就不会有精美的手工制作的紫砂壶产生。对此,可以从管理方式入手,将市面上手工制造与机器制造的紫砂壶进行明确分类,保护手工类产品,优化紫砂市场口碑。对于守正创新问题,顾大师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有文化的年轻人,正是促进非遗发展的一大关键。随着紫砂文化的年轻化,加之信息传播迅速,对于茶文化偏好的年轻人来说,紫砂壶茶具便是很好的选择。至于紫砂制造行业,顾大师表示:现如今大部分紫砂壶手工制作者的子女们都会选择投身于这个行业,加上紫砂壶在网络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目前来说不会出现紫砂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他对紫砂行业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
图为成员们拜访紫砂壶大师顾先生。南京财经大学胡昕悦 摄
“五色土陶千年神韵,紫砂壶品百味人生”。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让我体会到了手艺人在制作过程中坚守的匠心精神。择一事,终一生。对于如民族瑰宝般的非遗文化,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弘扬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安心传承非遗文化,保障非遗文化的可持续性。
(通讯员 衡灵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6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