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苍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一,被评为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也开始呈现出简单轻巧的形式,即便是普通大众也能拥有体验的机会。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五福临门”队于7月10日前往泉州开展调研活动。
首先,实践队前往私人工作室体验金苍绣的制作。一条短窄的走廊两侧摆满工作室负责人吴奕珊老师各式各样的作品。覆盖有珠绣、白绣、金苍绣、普通线绣等,其中金苍绣的作品包含闽南的传统桌裙,建党100周年绣,手偶服以及众多实用的小挂件、透扇等。不同的图案样式呈现不同的寓意,如平安、招财和金玉满堂。
(图为吴奕珊老师作品 林恩欣 摄)(图为吴奕珊老师为建党100周年所绣作品 杨佳梁 摄)
随后,成员们跟随吴奕珊老师的指引,体验关于金苍绣的基础绣法,譬如取线、穿针、刺绣、缝金线、藏针。听起来简单的几个步骤却需要反反复复来回操作,这对时间成本和个人耐心程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体验过程中,队员们纷纷出现不会藏针,线不进针,刺绣背面线打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手艺的陌生。
最后,在吴奕珊老师的帮助下,成员们也陆续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金苍绣小作品。
在金苍绣手艺人这支队伍里,吴奕珊老师属于年轻之力,这股力量的存在就像是一个桥梁,连接着老一辈的传统手艺和青年一代的创新思维。学习传统技艺并以此为基点进行产品创新,让更多人可以体验到传统手艺,让手工艺品流入生活,以此达到留住经典的目的。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吴奕珊老师合照)
经过短暂的休整,“五福临门”队再次出发,前往花巷寻找金苍绣的传统手艺人——陈美英老师。看到成员们的到来,陈美英老师停下手里忙活的工作,热情收拾着仅有几平米的小工作室,想让每个人都能够进来细细观看金苍绣的制作。
几平米的工作室,没有空调,但有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表彰合影和小巷里徐徐而来的微风。据陈美英老师介绍,她是金苍绣技艺的第四代传人,十九岁便开始学习,至今已61载。直到现在,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多便从家里步行来这里,绣上一天,再到傍晚步行回家,日复一日,一针一线勾勒着时代的印记。
(图为陈美英老师 林恩欣 摄)
金苍绣经过历史的发展冲刷,好不容易留存至今,却鲜少有人知晓它的存在。传统手工艺虽耗时长成本高,但只有绣下去才能发现其中先人们一针一线里藏着的智慧。以一丝一点让图案一步步凸显,先感知情绪而后观察,微小的人物面部细节便是如此绣出来的,这是现代机绣无法取代的。手艺人那份初心和坚守,更是现代机绣永远给不了的。
陈美英老师虽道不出金苍绣的具体针法步骤有哪些,但她却能把那一步步做细做精。六十一年就这样绣着,并且还在继续坚持。从学会到以此谋生再到后来这样教着别人,里层不变的是对金苍绣的热爱和肯定。只短短一下午的时间,陈美英老师就不断向我们强调着一句话,“一定要学!”也许她说不出学金苍绣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但她知道这项被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在过去有它存在的需要,在当今更有它传承的必要。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陈美英老师合照)
一天的走访,实践队队员们切身体悟到,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传承和发扬一门技艺的艰辛,更加坚定了心中那份将非遗文化传唱下去的信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2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