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牢牢跟党走,重走习近平走过的路。7月17日,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高西沟村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美景如画。在那里,实践团成员俯身实践,用眼睛真真切切了解生态环境治理、党支部班子的“绿色接力”、高西沟村精神传承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高西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北20公里处,这里山连山、沟套沟,过去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为了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勤劳勇敢的高西沟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凭着满腔热血和一双铁手,战天斗地,征山治水,将一个荒芜贫瘠的穷山沟建成山清水秀的“陕北小江南”,创造了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奇迹。1962年,《人民日报》以《山区生产的生命线》为题报道了高西沟村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并以头版社论评价高西沟村是“群众自办水土保持的范例”;196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大寨式先进典型”,被中共西北局授予“西北农业红旗”称号;2012年,村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土流失成为困扰高西沟村乃至整个黄土高原的大问题。“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荒,十年九歉收。”这句民谣曾是高西沟村的真实写照。痛则思变。上世纪50年代,高西沟人开始征山治水:山上缓坡修梯田,沟底淤地打坝埝,高山远山种林木,近山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陡坬种柠条。1958年,大战孙家梁山,高西沟人腊月天汗流浃背、衣服冻成“铠甲”,却没人退缩。1975年初冬,会战庙梁山,村民们立下“山不平、人不撤”的誓言,连续苦战10天,硬是在山顶造出25亩小平原。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自从2021年9月13号习近平到这里来访来视察黄土高原上的生态治理和党群建设后,高西沟村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居住的家园越来越美丽,道路平整宽广。
1995年,姜良彪接过接力棒,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高西沟人与时俱进,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入手,逐步把“三三制”模式发展为“三二一”模式,即三分林地、二分草地、一分田地。而高西沟村最为主要的的绿色生态产业是高山苹果种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果园。高西沟的苹果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党建+农户”的山地苹果产业经营模式,促成千亩山地苹果产业规模化生产,实现果园滴灌系统铺设和防雹网架设,强化科学管护,打造出“高西沟苹果”品牌,全方位实现山地苹果的提质增效。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特色产业让村民搭上“致富快车”。今年年初,米脂县提出“大高西沟”理念,决定在县域内复制推广“高西沟经验”,全域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构建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新模式。
高西沟的领导班子则以红色精神作为引领,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看见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朝气蓬勃、富有生机的新农村,让我们对祖国的未来更加期待,对自己的奋斗方向更加明确,以青春之名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2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