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一路“统”行实践队队员前往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进行参观学习,在此体验青岛地区独有的非遗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秦代置县,隋朝建城,作为齐鲁大地屈指可数的文化古邑,即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跟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即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渐渐展开在团队成员眼前。
据了解,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于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也是山东省一级博物馆。博物馆内收藏、展示非遗、民俗藏品2000多件,展示国家级、省级、青岛市级、即墨市级非遗项目60多个。
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道,即墨不仅有即墨大夫、田单破燕、田横五百义士等动人的历史故事,还孕育出了“胶东之花”柳腔、北宋金银书画妙法莲华经、“即墨之法化”齐国刀币等厚重的文化遗产。
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青岛地区7000余年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兼顾胶东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通过大量文物、实物、图片、电影、多媒体、老照片、书画作品、生产作坊、民俗场景,等等……讲述以青岛为代表的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状况,介绍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知识。
按照参观顺序,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即墨泥老虎体验馆,一进门,队员便被映入眼帘的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泥老虎所吸引:如虎形、狮形、麒麟形等的泥老虎,憨态可掬,古朴大方,两手捉其头尾,相对推拉时形态粗狂,声音洪亮。
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实践队员,即墨泥老虎传统制作工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于2016年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即墨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是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泥塑,以家族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经过民间艺人世代相传,泥老虎从原来不会发声简单粗陋的“呆”玩具,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泥塑艺术中别具一格。
即墨李氏泥老虎的图案和色彩都十分讲究,一个憨态可掬的泥老虎制作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在即墨地区,一直流传着“泥老虎” 贺新春的民谣:“小老虎,贺新年,咕嘎咕嘎两毛五……”
紧接着,团队成员又依次参观了即墨花边、田横祭海,柳腔、即墨老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博物馆内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活态展示,常年开展传承教育,汇集了传统面食、酿酒、木版年画、绣花、风筝、魔术、柳腔、剪纸、传统游戏等50多个体验项目,100多种文创产品。通过体验馆创新的互动模式,近距离参观了“活”起来的木偶戏、皮影戏、泥塑、剪纸、葛村榼子、大欧鸟笼、木版年画、舞龙舞狮等非遗艺术形式。一个个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让实践队员红了眼眶,深深感叹。
正如博物馆工作人员所说:“非遗应该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呈现,传承要把握非遗项目的内在文化价值,注入新的时代活力,让不同时代碰撞,才能产生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事物。” 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而是城市生命力的“活化石”。
在让非遗“活”起来这一点上,据调查得知,青岛也在不懈的努力着,积极统筹各类非遗资源,突出扎根性、生活化、传承性,以活态传承让非遗“活”起来。通过“展、演、传、教、建、特、创”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育非遗社群基础、推进非遗资源合理利用与产业化发展,让“活态传承”有了更多可能。
博物馆中栩栩如生的泥老虎、做工精巧的即墨花边以及惟妙惟肖的木版年画,让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民间智慧与非遗文化的魅力。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表示,在感受完纯粹、质朴的原生态非遗风貌后,对青岛即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不断探讨非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不断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64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