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马鞭驰骋万里关山,一方舞台展露世态炎凉。”盛夏七月,头顶烈日当空,脚下热得发烫。湛江科技学院“栀阳”团队的队长吕斯婷和李美霖两名女生,在指导教师骆正军教授的带领下,跟随雷州市雷剧团的脚步,前往雷州市东里镇沙节村,去观看雷剧表演。
大巴车在海边七拐八弯的通村乡道上绕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沙节村的露天大剧场,濒临大海,夕阳西下,暮云翻飞,景色秀丽。剧团的演职员共有38位,他们下车后,来不及休息,马上动手装台,忙得不亦乐乎!
骆教授和小吕、小李,利用晚饭前的空闲,分别采访谢团长、一号主角陈伟平,以及其他演职员。谢团长介绍说,他们团改制之后,市财政每年的拨款有限,只能千方百计“找米下锅”,养活演职员们。从2020年春开始,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雷剧演出也曾经按下过“暂停键”,给他们带来的困难,如同“雪上加霜”;直到疫情结束,雷剧的演出活动方才略有起色。
他们昨晚还在另外一个镇的山村演出,节目一结束,大家匆忙拆卸舞台上的灯光、音响、鼓乐等器具,让沙节村的村民,连夜用大车提前装运过来。这一次装完台,又可以再演几场,因为演出市场的竞争激烈,费用不高,演员们的工资都保证不了,有的主演想脱产去进修学习,但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走也走不了。
他满含歉意地说:“教授今天跟着过来,天气太热,可受罪了!”骆教授既同情又感到兴奋地回答:“没关系,很开心;感谢您,给了我们这个体验的机会!”“嘿嘿,我们已经习惯了,几乎天天如此!”谢团长苦笑着摇了摇头……
陈伟平是这个剧团的台柱子,闲聊时说起自己从艺的经历。他2002年就是这个团招收的小学员,后来考上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进修五年,主攻小生;他的夫人是同窗,主攻花旦,毕业后一同回到这个团来,进步很快,双双成为主演。他曾经多次赴省进京参加演出,荣获过国家级的金奖。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陈伟平有3个小孩,两男一女,大的下学期上高中了;他的母亲以前一直跟随照顾孙子孙女,去年突然患了重病,本地医院检查,医生说“大概撑不过三个月”。他的哥哥,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把母亲接到北京去,想方设法,求医问药,拖延了一年多,但仍然无力回天,老人还是撒手而去,离开人世还仅3个多月。因此,心中时常感伤,郁闷不已。
今年春天,由他担纲主演的《台湾知县陈瑸》,获得了意大利罗马戏剧节的“最佳亚洲戏剧奖”和“最佳导演奖”,喜讯传开,名声大噪,各级都有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的行当是小生,陈瑸这个角色是老生,扮演属于跨行,对自己来说是个挑战,其中笃定付出了不少的心血。获奖之后,原本还想去中国戏曲学院,攻读本科,再提高一下自己的演艺,但苦于团里人才短缺,他才不得已留下……
傍晚,“栀阳”团队的其他成员们,在魏老师的率领下,也乘车来到了这个临海的渔村。“栀阳”团队的成员通过挨家挨户问访、现场采访观众和全方位地搜集资料。此外,他们还深入剧团后台,采访剧团演员,了解他们学习雷剧的经历,在他们“轻描淡写”的言语中,感受到他们肩上传承“非遗”文化的重担。
有一位年近半百的郑老师,从湛江艺校毕业后,就在本团工作,当过演员,也当过几年老师,负责培训年轻学员。她的爱人做点小生意,有个女儿,已经上大学;家中经济不够活泛,迄今还住在剧团的陈旧宿舍中,土红砖砌的墙壁,每到台风天,都担心房屋垮塌,必须搬到亲友们家里暂住,以免发生意外。她如今负责舞台音响,即将退休,仍跟着大伙儿前来参加演出,站好最后一班岗。
还有一位16岁的少年,即将加入剧团,他乐观地告诉队员们:“我会带着热爱继续坚守在雷剧的道路上,我坚信雷剧的明天会越来越好。”队员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老中青三代人,对雷剧“非遗”文化传承的不离不弃,还有激情和希望……
入夜,大幕拉开,冲天炮凌空鸣响,舞台灯光五颜六色,变幻莫测,锣鼓声十分欢快,吸引着附近村里的老少村民们,自发前来观看。团队的大部分师生静下心来,坐在台下等候表演;有的同学悄悄地去后台,观察演员们登台前的准备工作——上浓妆,着戏服,再到动作体态的温习。
“一尺水袖甩出嗔怒哀怨,一个大幕掩映天上人间。”当晚演出的节目是《状元媒》,讲述北宋杨家将——杨六郎与柴郡主的故事。陈伟平扮演的杨六郎,特别潇洒英俊,文武兼擅,唱腔委婉高亢,响彻滨海夜空;手中长柄大刀挥舞,如风卷落叶,迷人心魂,真可谓“一招一式见真功,一语一笑含真情。”
女演员们登台表演,美眸轻动,流光四转,手执拂尘,半掩玉容,将一套套动作化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把一幅幅天上人间的美景,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沙节村的小朋友们,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在台前追逐,有的趴在幕侧,偷偷观看;有的趴在舞台旁,挤挤挨挨,度过愉快而又难忘的夜晚,真是醉了滨海渔村的乡亲,美了观剧人的心灵……
渔村观剧,返回的路上,师生们都在探讨一个话题,“雷剧之根”究竟在哪里?答案仿佛愈加清晰:根在雷剧人的梦里,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奉献,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探索——舞台上演绎的虽然是历史故事,显露的却是演员们对人生和社会感悟的真谛。
乡村小舞台,圆梦大世界,记录乡音,记住乡情,不忘乡愁。承载着历史的脚步,积淀着文明的精华,雷剧穿梭古今,它起源于雷州话,凝聚于雷州歌,在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逐步成型,它的每一次惊艳亮相,都是时光磨砺与洗练的结晶!雷剧的根,深深扎在本土民众的心坎里。台风过后,又是盛夏的阳光,雷剧的演出活动,依然在雷州乡村火爆上演,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61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